返回第132章 交易(2 / 3)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现在北洋军多在北方,势力暂时无法兼顾南方,更别说是西南一带,那里山高皇帝远,穷山恶水,而且现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均不服摄政大臣号令,与其由着那些叛逆张狂,倒不如给些好处与那赵振华,叫他为摄政大人效犬马之劳;但若是一口答应下来,却也不妥,一则让那赵振华小觑中枢,以后跋扈难制,二则可能引起其他南方革党纷起效尤,动不动便与中枢讨价还价,有损中枢权威。”

    “委不成,不委亦不成。晢子,官场里呆得久了,你也是愈发圆滑了。”袁世凯戏谑地说道。

    杨度摇了摇头,说道:“度倒不是这个意思。

    度的意思是,不能全委,这‘西南路政督办’和‘西南盐政督办’里,他赵北只能选一个,不能兼着两个差使。委是一定要委,但不能全如他愿,便如车把式赶骡,既要给饲草,也不能忘了加个笼头。”

    “这叫什么话?一个小小乱党,也敢跟摄政大臣开口要官,岂不是翻了天?他不过就是湖北的一个土匪头子,手下不过几万乌合之众,凭什么跟朝廷讨价还价?惹急了老子,回去就从河南提兵南下,看看是他的湖北兵厉害,还是老子的河南兵厉害。”赵倜冷哼一声,插了几句嘴,丘八样做得十足,吹牛皮的本事倒是让杨度佩服得五体投地。

    杨度可是亲眼见过湖北革命军的军容军纪的,虽说革命卫队摆不上台面,可是共和军里地那两个甲种师却是实实在在的革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每日出操、回营都是喊着革命口号地,绝非传说中的那支只会“抢钱抢田抢娘们”地乌合之众。

    所以杨度没有接口,只是看着袁世凯。至于那四名少壮派北洋军官,也个个闭紧了嘴,连大气也不敢喘,心里倒是有些佩服那位“赵总司令”,现在别人都忙着向袁摄政送礼,可他倒好,竟然如此明目张胆的讨官要官,要么是有所依恃,要么干脆就是官场憨子一个。

    赵倜本有心表演一番,但见众人不接口,也就适时的结束了表演,闭上了嘴。

    沉默片刻,袁世凯才不紧不慢的说了几句。

    “皙子,若我真委了他赵振华一个差事,遂了他的愿,不论是什么督办,对中枢地威望都是有损地。”

    “但若不委他个差事,他就不会种‘总统制’,到时候一个责任内阁压在袁公头上,做起事来处处掣肘,恐怕于中枢更是不利。况且此事知道地人不多,咱们不说,他赵振华又怎会到处宣扬?当年清蜕曾文正公率军围剿长毛,不也是给足了好串后,曾文正才再次出山的么?那是什么好处?那可是节制数省兵马粮草啊,可不比一个区区地督办强得多?”杨度干脆把话挑明。

    送信之前他就知道赵北绝不会无条件的种袁世凯,回北方地路上他也仔细考虑过如何说服袁世凯做这笔政治交易,而且自问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袁世凯。

    政治,本来就是不同集团之间的利益交易,有的时候这个交易可以通过和平地方式,有的时候则可能会通过非和平的方式,杨度无法接受后一种交易方式,这也正是他为什么不停的在南北之间奔走的主要原因。

    这个国家太弱了,已经受不起任何大的内部冲突,“瓜分危局”并不只是文人们的杞人忧天,那挥耽耽的列强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扩大在华利益的机会,而杨度所想做的正是避免给列强这个机会。

    国体必须尽快确立,就算让些好处给赵北也在所不惜,况且赵北现在想要地好处确实也不多,不过就是两个督办的头衔,比起清廷封他地那个“鄂王”来,这简直就是捡芝麻丢西瓜了,杨度琢磨了几天,也没琢磨明白赵北为什么会放弃这个“世镇湖北”的好处,只是在坐火车回天津的路上才看到报纸,总司令拒绝清廷“鄂王”封赏的报道铺天盖地,直到此时,杨度才琢磨过来。

    赵北此举根本就是在培养人望么,现在面对“鄂王”头衔的利诱不为所动,当初面对两路清军地夹击不为所动,这不就是古人说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么?

    革命者里地大丈夫啊!

    这是在演戏!这是杨度对赵北的最终评价,不然地话不足以解释,为什么总司令要将那张清廷封他做“鄂王”的密旨摆到湖北议院门口展览。

    这演技不比袁摄政

    袁世凯自然不知道杨度正在拿他与赵北做对比,他只是保持着沉默。

    其他人也不敢开口说话,赵倜倒是想开口,可看了看那四个眼观鼻、鼻观心地少壮军官,到底还是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这石亭一时静得诡异,只有风声从屏风夹缝中穿过,哼哼唧唧,让人愁眉不展。

    “路政督办不能给他。”袁世凯幽幽说道。

    洋人就是看中了铁路,这也是袁世凯手中不多的王牌,他实在舍不得交给别人,而赵北又一向以鲜明的反英立场著称,不讨英国欢心,如果委他“西南路政督办”,全权处理西南地区的铁路事宜的话,英国人肯定第一个不答应,因为湖北就在英国人的势力范围里,四川也一样。

    至于盐政,袁世凯也舍不得给别人,现在中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