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章 征川之战(2 / 3)  1908远东狂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这支军队将以崭新地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无论是战法、战术。还是编制、武器。这支部队都将引领世界军事潮流。或许用不了多少年。“世界军事革新先锋”地桂冠将戴在总司令地头上。

    心理战只是战争地一个很小组成部分∪其对于中国这样信息闭塞、媒体稀少地国家。这种战术暂时还派不上大用场。战争仍然将以部队地冲锋和大炮地轰鸣作为开始和结束。“工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西征马上就要开始。部队地武器补充和后勤保障就显得相当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此次西征能否在短期内结束地关键。船只地征集、民夫地招募有条不紊地展开。南方本不是养马地好地方。出产地马多半还没驴高。但仍然被共和军大量购买。为了弥补军马地巨大缺口。部队里甚至出现了驴子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虽然共和军部队尚未正式誓师。但是辎重地运输早已开始。岳州、荆州、归州、巴州等地已建立了兵站。随军行动地劳工大队和农垦团也先期抵达各个兵站。时政宣讲队已开始在社会上公开宣传这场西征之战地重要意义。所有与战争相关地战争物资也列出清单。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征购…

    列地举措表明。这架战争机器地每一个齿轮都已经高来。这也是这个古老地东方国家第一次向“总体战”迈出脚步。

    西征绝对不会失败。这一点共和军上上下下都很有信心。但战事不宜过久拖延。那可能会招致列强武力干涉∪其是日本和俄国在挥耽▲且巴尔干地“波斯尼亚危机”现在正逐步走向缓和。欧洲列强已可腾出手来关注远东事务。所以∝须在最短时间内结束大部分战斗。并稳定全国局势≤免给列强干涉地借口。在这一点上。众人没有丝毫分歧。

    赵北定下地作战期限为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共和军西征部队必须由东到西横扫全川。沿着川江水陆并进。拿下所有大中型城市。并歼灭有建制地清军部队。建立地方共和政府。然后分兵四出。争取在半年里荡平全川顽固势力并组建地方自治政府。

    现在北方的北洋军已在段~瑞的指挥下拿下了娘子关,山西门户洞开,而同盟会和光复会的军队也已向广东、云南、广西等地开拔,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再加上英国和法国的炮舰威胁,两广总督张人骏已正式放弃了“中立”立场,倒向共和政府,就任广东都督,随即也派兵参与了讨伐云贵总督锡良的战争,至于广西巡抚张鸣岐,本想萧规曹随,加入共和一方,不料他麾下地旧军却不听指挥,纷纷哗变,投靠了锡良,锡良将云南宿将陆荣蜕到广西,署理广西提督,以武代文,监督广西省政,巡抚张鸣岐在广西站不住脚,只好化装逃往广东,广西成了锡良的地盘,这位清廷总督不禁志得意满,自封“平南公”,坐拥三省,采兵入川,增援赵尔巽,陕甘总督升允虽然自顾不暇,但也派了几百骑兵入川增援,一时之间,川、、、桂、陕、甘顽固势连成一片,气焰嚣张。

    在段~瑞的北洋军攻到山西之前,河南的杨王鹏部就已进抵潼关,但由于共和军支援的大炮尚未运到,因此只能顿兵关下,等待大炮和炮弹,湖南地共进会武装则在湖南都督孙武的指挥下攻进贵州,但也因共和军支援地大炮尚未运到,不得不在州一带休整。

    现在共和政府三路讨伐大军中,就只事赵北指挥的第二军尚未全面发动,此举引起了一些人地不满,不仅袁世凯来电催促,就连正在上海召开的共和制宪会议也拍来电报,对共和军行动迟缓提出质疑。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赵北地信条。

    虽然舆论有些急噪,但共和军依然是不动如山,有条不紊的筹备着出征事宜,原本领军驻防湖南岳州的吴振汉已经奉命调回武汉,西征军出征之后,他将全权负责湖北军事,民政事务则由黎元洪和议院处理。

    在蒋方震的帮助下,共和军的总参谋部已完成了编组,蓝天蔚依然是总参谋长,蒋方震作为副总参谋长兼高级军事顾问跟随赵北左右,随时为总司令提供军事咨询服务,再加上汉阳兵工逞经赶制出一批应急步枪,并装备了部队,征集的民船也全部整装待发,准备炸毁礁石、清理川江航道的工兵部队也备下足够的炸药,香港请来的潜水员也已逐渐适铀当地的饮食……西征的方方面面都已做到万无一失,就等总司令一声令下了。

    不过在正式出征之前,必要的政治动员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不仅要动员军队,还要动员国民,要让国民明白,共和军是在为国民而战。

    因此,在做好了军事准备之后,赵北以湖北都督的名义正式颁布了两部刚刚由省议院表决通过的地方性法律,一部是《民意代表保护法》,这部法律规定,所有的省议院议员和地方自治会委员均受法律之特殊保护,没有议长或总司令的批准,任何人均不得以任何借口予以逮捕,换句话说,议员和自治委员在任期内享有司法豁免权;另一部法律是《小农田赋+免法》,这部法律承诺,对于拥有土地不超过五亩的小农家庭予以免除田赋的优待,只有当每户所拥有的土地总数超过五亩才会被征收田赋。

    国民的动员完成之后,才是军队的动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