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四八章 全会上的民主复兴(2 / 2)  重生寡头1991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场上马上就会热闹起来。因此呢,他想了一个办法:你们不是照我来吗?OK,下午我的人一语不发,让你们找不着打击的靶子。等下午这会结束了,那有一晚上的时间呢,他霍多尔科夫斯基大可以趁这个时候忙碌一番,给郭守云认个错,让他泄了气,大家达成一个共识,有什么大事明天会上也可以继续谈嘛。

    就这么地,霍多尔科夫斯基以及他所控制的苏维埃代表保持了缄默,今天下午对他们来说,唯一的事情就看戏,绝不上台表演。

    结果他这一个决定引来一连串的反应,郭守云这边等着他冒头然后下锤子呢,古辛斯基他们则在等郭守云的反应,然后跟风拾漏。就这样,一个怪圈出来了,霍多尔科夫斯基不动,郭守云也不动,郭守云不动,古辛斯基几个人也不动,当然,白宫和克里姆林宫在会场上也有自己的人,但是他们躲还来不及呢,哪敢在这个时候开口说话啊?那好不好的就会惹来大麻烦。

    苏维埃扩大会议的冷场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那意味着很多国家大事解决不了;意味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政治问题得不到商讨;还意味着会议时间要向后拖延,而这对白宫来说,就是每天几十万卢布的负担。数万名莫斯科市民在支持苏维埃代表的静默抗争,却不说他们的支持角度如何,单说这一事件本身,那也是毫无道理的,因为会议每天几十万的费用,都是需要用从他们身上得到的税收支付的。会议多开一天,莫斯科政府就要多掏几十万出来,目前严冬已经到来,莫斯科的城市居民取暖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呢,资金上还存在着近二百卢布的缺口,这也就是说,会议少开两三天,这笔资金就省出来了。但是现在没人考虑那个,大家都很热情,甚至比会场内真正控制全局的几位巨头还要热情几十倍。

    坐在会场后方记者席的第一排座椅上,霍尔尼科娃的脸上始终带着迷人的微笑,因为她身边那两位报社董事已经给了她新的承诺,只要今后两年内她不跳槽走人,那么报社方面会给她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除此之外,报社的年盈利,她还能另外得到百分之三的抽成。

    霍尔尼科娃固然很势利,但是她却很有眼光,她进到,有了今天在红场上的那一番表演,也许等不到明天早上,各个媒体机构的邀请函就会送到她的面前,这其中肯定也包括不久前炒她鱿鱼的塔斯社。在这样一个关头,她会怎么选择?离开毫无名气可言的《进步日报》?不,她不会,她要留下来,她要做给所有人看,她霍尔尼科娃绝不是一个只有外在的花瓶。

    会场上的静默,令这个新闻敏感度极高的女人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作为一个曾经颇有知名度的记者,霍尔尼科娃当然不会相信这些所谓的苏维埃代表在以静默的抵制克里姆林宫,这里面肯定有猫腻,而有猫腻的地方就有新闻线索——不管这个新闻线索是真抑或是假,都能吸引住公众的视线。

    带着这样一种想法,霍尔尼科娃密切关注着会场上的每一丝异常。经过这样的观察,她发现一个奇妙的地方,那就是主席台上的人,一缕面色紧张、焦躁甚至还带了几分无可奈何。而在代表席上,那些保持缄默的代表们,也不是很轻松,他们几乎每隔几十秒钟,就会扭头朝一个固定的方向张望一眼,而在他们所看的方向上,都会有一个显赫人物的存在——郭守云便是这显赫人物中的一个。

    “六巨头操控苏维埃扩大会议,全体代表成傀儡。”几乎是在发现这一规律的同时,霍尔尼科娃的脑子里便出现了这么一个新闻标题,而这个新闻标题的出现,令她既觉得兴奋又觉得不寒而栗。

    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她用笔在自己的记录本上写了一段话,而后将这一页撕下来,折叠整齐之后,又在纸背写下郭守云的名字,随后,才将纸条悄无声息的递给了场边负责警戒的安全人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