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七一章 百亿美元(2 / 2)  重生寡头1991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只有分红权的股份。这两类股份将按照企业的职工人头合理分配,从而最大限度的照顾公平合理,与此同时呢,这两种股票都可以转让或出售,也就是说,现有的企业职工,可以将自己分到的两种股票出售变现。再者,对于那些不愿意出售手中股份的企业职工,他们也可以加入特定的企业管理基金会,这些基金会将会代替他们惯例其手中的股票,行使对企业的经营权。这样,企业的职工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基金会的股东,他们能够通过基金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获得分红。

    怎么说呢,类似这样的改革方案,咋一看似乎非常公平,任何一个接受股份化改革的企业下属员工都能够从中得到好处,他们等于是在国家的支持下,将整个企业很平均、很公道的瓜分了。而通过那个“工会”一般的企业管理基金会,每个员工也都有机会成为自己企业的主人、股东,他们都有机会拿到自己企业的管理权,并真正的管理自己的企业。

    可是实际上呢?这种骗术自然骗不过斯皮林格这类人的眼睛,他一眼就可以从中看出大把的漏洞。首先,两类股票都是可以自由出让、转卖的,而面对如今卢布疯狂贬值、俄罗斯大量企业经营不善的局面,绝不可能每个人都愿做什么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这些人来说,把自己手中的股票卖掉显然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面对着大批被抛售出去的股票,谁会成为它的买家呢?准确地说,应该是谁有能力成为它的买家呢?很显然,那些苦哈哈、傻呵呵的企业普通职工是无论如何也买不起的,至少他们买不起足以影响企业所有权的大额股票。其次,那个企业管理基金会制度也存在着陷阱,最明显的一个纰漏,这个基金会的法人是谁?谁有权主导这个基金会的决策?不说别的,即便是真正的工会还有一个工会主席呢吧?难不成所有把股票放到基金会的企业职工,都能在基金会里当家做主?如果是那样的话,这个基金会还有什么用啊?它的存在岂不是画蛇添足了?最后,按照俄罗斯现有的法令法规,任何一个基金会的成立,都必须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而根据那些股份制企业的规模——五千万卢布的总资产,这也就意味着这家基金会的保证金应该在三百到五百万卢布之间。几百万卢布对于俄罗斯那些超级有钱的寡头们来说或许什么都算不上,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他恐怕不吃不喝的工作上百年,都挣不到这么多钱。或许有人会说了,自己没有那么多钱没关系,可以去银行贷款啊,或者是十几个户人凑钱。怎么说呢,对于这种想法唯一的评价就是两个字:“天真”。在目前的俄罗斯,真正敢于向市民阶层提供贷款的,只有那屈指可数的几家商业银行,而这些商业银行的老板,估计早就把心思动到那些私有化企业的身上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市民,还想从他们的口袋里借钱去和他们唱对台戏吗?至于说那种凑钱的想法,十几个普通人或许能够把这一笔钱凑出来,但是成立基金会并不是有了足够的保证金就能万事大吉的,这个过程中,还要经历异常繁琐严格的政府、银行机构审查,而在如今的俄罗斯,随便哪个寡头说句话,就能让这个审查的过程拖到十年以后。玩,几个苦哈哈的普通人也要跟那些寡头玩?那除了被玩死之外,实在看不到什么别的可能行了。

    政策的漏洞就是惊人利润的存在点,包括斯皮林格在内的摩根人早就看出了这一点,按照预估,只要摩根能与郭守云达成合作的默契,那么凭借着郭氏集团在俄罗斯的影响力以及摩根的雄厚资本,在俄罗斯的这一步改革计划中,两家能够赢得不少于百亿美元净利润——这还不算俄联邦后续改革计划中的利润蕴含量。

    百亿美元,这是个什么概念?毫无疑问,只要这个数字存在于那里,全世界绝大多数人都会在一瞬间完成一个由人到兽的转变,摩根同样也是如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