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零七章 政府工作会议(2 / 2)  重生寡头1991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但就是不能反对,更不能背地里给我玩官僚、和稀泥。我的意思你们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在场的百来号官员异口同声的回答道。对于这些官员来讲,在一年前刚刚开始追随郭守云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为了金钱,为了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了轻而易举的享受权力。但是随着今年上半年财政考察结果的最后公布,他们对这个年轻人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畏惧,变成了不加任何掩饰的敬畏,而且还是敬的成分多一些。

    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实啊,在经过了持续数年的经济低迷、卢布疯狂贬值、私有化改革的巨大冲击之后,今年上半年,远东竟然有八个州、边疆区,出现了政府财政的扭亏为盈,而在全联邦范围内,到目前为止,也只有这八个州不存在财政赤字。当然,这份扭亏为盈还是存在着很大水分的,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郭氏集团在远东基础设施方面的私人性投资,取代了原本应该由政府拨款的政策性投资,同时呢,征税权却还把握在各州政府的手里。

    举个例子,就拿郭氏集团投资兴建的三大体训中心来说,这三个巨型的工程项目直接投资十数亿美元,虽然在土地占用方面,郭氏集团没有支付给政府一分钱,但是税收部门却从工程施工方的身上拿到了数千万的税金。除此之外,工程采用的水泥、石料、钢筋等等建材,都在拉动远东相应企业的盈利,他们也在为政府创造税收。再向下追溯,这些施工方、建材提供商、建材企业有了效益,他们就能为职工开足工资,而它们的职工再去消费,又带动了一系列的相关产业,从而拉动了远东市场,这个市场一活跃,政府的税收又出现一定增幅。另外,以三大体训基地为中心,相应的小经济圈也正在快速形成,而这些小经济圈便是政府潜在的税源。这一环套一环的经济良性运行过程走完,郭氏集团为工程投入的十几亿美元经过一系列劳动附加值的增入,其资金额度就像滚雪球一样快速增值,并分流到政府、社会、包括郭氏在内的市场三大环节内——大型基建工程的投资利益何在?毫无疑问,它的作用就在这里了。

    当官很少有不贪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讲,一个官是不是好官,往往不在于他贪还是不贪,而是在于他能不能经济搞好,能不能让百姓的生活过的一天比一天好。简单来说,一个能带着老百姓奔小康的“巨贪”和一个只能带着老百姓普遍贫穷的“巨廉”相比,大家更喜欢哪一个?估计喜欢后者的人多不到哪去吧。

    而站在官的角度来看,能贪固然是好的,因为那直接关乎他们自己的“利”,可换一个角度来讲,如果能在贪的同时造福一方百姓,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毕竟那是“名利双收”的好事。所以说,现在对于远东的各方官员来讲,他们对郭守云是绝对支持的,即便是没有那一份畏惧,他们也希望这个年轻人能继续在远东坐镇下去,因为此人不仅能为他们带来利,同时,也很有可能会为他们带来名。

    “明白了就好,”郭守云合上手中的小本子,拍拍膝盖从沙发上站起来,说道,“明天我要去莫斯科,咱们的总统先生发来邀请函了,他的话咱们未必要听,但面子还是要给的。嗯,我这次过去最多四五天,最短两三天,在我回来的时候,我希望你们能把一份很详细可行的下半年度政府工作计划交上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