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三章 我要当皇帝(2 / 4)  1900翻云覆雨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庄虎臣越觉得奇怪了,自己儿子摔一跤更治国有什么关系?

    蔡元培看着辜鸿铭道:“汤生兄大才,《孔子家语》中子贡赎人地故事应该耳熟能详吧?”

    辜鸿铭点点头道。

    这个故事别说辜鸿铭这样的大学问家,就是小孩子都知道。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规定,如果有本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若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地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有关证据到鲁国国库领取相同甚至更多的补助。这条法律颁布之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地救赎行为,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孔子弟子中的子贡是一个很有钱的成功商人,他在当时诸侯国的贸易中,在别地诸侯国遇到很多鲁国的奴隶。他自己掏钱将这些奴隶一一赎回,并且为了显示自己高尚的品格,不向国家要补偿金,并且颇以此为荣。

    但他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严肃批评。

    孔子地观点是这样的:国家的目的是解救自己的国人。并且愿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给实施这一行动地人给予报答和补偿,这个报答和补偿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而子贡的行为一下子给这种行为设定了一个大多数人达不到的道德标杆,如果有另外的人赎回了鲁国的奴隶,他将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他去向国家要求补偿的时候,对应于子贡反而成了风格不够高尚的人;如果他不去向国家要求补偿,他将承受除了赎回奴隶所付出地精力之外的实实在在的金钱上的损失。

    而大多数人并不像子贡这样富有。即使是比子贡更有钱地人,他们也不愿意承担这种损失,甚至承担不起这种损失。于是,这大多数人面对自己的国人成为奴隶的时候,所采取的最好的措施反而是不做为。

    蔡元培将这个小孩子都明白的故事,又郑重其事的讲了一遍。

    庄虎臣似乎听明白了些,但是还是觉得和自己儿子没什么关系。

    “刚才庄大帅的公子摔了一跤,撞到了桌腿上。而其乳母则踢了桌子腿,说是桌子不该碰了小公子,我请问各位,桌子会动吗?到底是少爷撞了桌子。还是桌子撞了少爷?拿错的是少爷还是桌子呢?”

    几个人都是绝顶地聪明人,立刻就浮想联翩,每个人都是若有所思地表情。

    “我想请问庄大人一下,西帮商人您应该是最熟悉的,他们之间彼此维系靠地什么?”

    “是信用,万两银子一句话,上万两银子的借贷,连抵押都需要,若无信用。那还了得!”庄虎臣不假思索地道。

    “好。这个问题先放下,那么。你觉得什么地方的人最不讲信用?”

    庄虎臣苦笑道:“官场。”

    “那么官场里读圣贤书的人多,还是商场里多?”蔡元培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辜鸿铭插言道:“自然是官场。大部分的官还是靠科举简拔的。捐班毕竟还是少数,而且官也很难做大。”

    “可为什么读书少的商人有信用,而读了圣贤书的官员说话如同放屁呢?”蔡元培难得的说了句脏话,然后自问自答道:“自从宋朝以后,理学兴起以来,道德标准一再的拔高,存天理,灭人欲,可人欲真的是能灭的吗?子贡赎人而不在国家报销费用,这个已经被孔子诟病,可后世的儒家却背道而驰,道德标准提高到绝大多数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希望所有人都是圣贤,可能吗?中国数千年,圣贤不过就是尧、舜、禹、汤、孔、孟、周公,寥寥数人罢了!太史公书曾论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以太史公之贤,对圣人也只是心向往之而不能至,可理学的道德标准却要求人人都当圣贤,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做不到,那怎么办?君子当不成,只好当伪君子!连道德都可以作假,那还有什么不可以作假的呢?官场上比着说假话,所有的人都不以说谎为耻,只要不被揭穿就万事大吉,如果被揭穿了怎么办呢?那就再编一个假话给这个圆谎!从中枢台阁到地方府县,人哄人,人骗人,天大的事情都敢胡说八道,庚子年,大沽炮台已经陷落了,洋兵眼看就要进了紫禁城,居然报告说大沽口大胜联军!

    说假话的人说的冠冕堂皇,可旁观的人都是清清楚楚,大家都知道真相。只是不能揭穿或是不敢揭穿罢了,而大家对说谎习以为常以后,就会养成做事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毛病,以甲午之战而论,北洋水师船只吨位、火炮口径均过日本。可是居然连一条日本军舰都没打沉,为什么?平日里,大家都把功夫花在做面子活上了!武卫军的军容曾经让西洋人大惊失色,军容之整齐、阵列之娴熟,举世罕见,洋人以为这已经是世界最强之6军。结果庚子年不堪一击!

    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之财富占了全世界的二成半,而那英吉利不过半成有余,大清富有过大英帝国五倍,兵源更是百万有余,而且白莲教地内乱也已经平息,从哪个角度看,大清都不能说是弱国吧?而英国数千人劳师远征。居然一仗就把这个中央帝国的脸皮撕了个干净!大战之前,朝廷上下谁把英夷放在眼睛里了?可是一开战就知道,那些号称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