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四章 东北巨匪(2 / 3)  1900翻云覆雨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全没问题。刚才小个子的话,如果庄虎臣在这里,听见这句话,能把下巴吓的掉下来,这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竟然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东北王张作霖。

    王天纵对张作霖的心思摸的极透,他是眼看俄国人已经被打垮了,急着立功,准备痛打落水狗。庄虎臣对外已经把中华帝国的旗号打了出去,看来当皇帝是眼前的事情,这个时候不立功。今后封赏功臣的时候,就捞不到什么了。

    张作霖可不是一般的马匪可比,眼皮子活络,又敢吹牛,小时候还读过几天私塾,甲午战争地时候,他投靠到宋庆的毅军,毅军被打残了以后,他逃回辽西老家。那个时候的中国简直是群魔乱舞。东北地区尤甚。清朝政府**透顶,中国大好河山任人宰割。沙俄强行割去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仍觊觎中国东北的广袤土地;中国甲午战败。\日本魔爪深入中国东北。官吏横征暴敛,百姓不堪忍受。亡命之徒便铤而走险,啸聚山林,土匪蜂起。打家劫舍,百姓生活更加痛苦了。

    甲午战后的辽西是个三不管地区。散兵游勇成群,乞丐难民遍野。官府**。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就相应地成立了一些自保的武装组织,名曰大团。

    那个时候。张作霖也拉拢了百十号人,成立一个大团。后来被新民府招安,那个时候。他吃牛说有一个营头的人马,新民府给他一个新民府巡警前路游击马队帮办的头衔。从此由马匪摇身一变成了官兵。

    日本和俄国开战以后,两个强盗在东北展开厮杀,昏聩到极点地大清朝廷竟然宣布中立,还给日本、俄国划出了战场。辽河以东为战区,以西为中立区。战争打响,日本、俄国杀的兴起,哪还管什么中立区。日俄匪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而土匪则趁机蜂起,百姓遭殃。处在辽西的新民府是个重镇,张作霖除了要维护境内地治安外,还在盘算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他的原则是谁给我好处,我就帮助谁。一开始,俄军强大,他就接受俄军的枪械和金钱,帮助俄军。后来曾被日军俘虏,差点处死。在日本军队地监禁期间,他和后来担任了日本相的田中义一又成了好朋友,被释放后,他又同日军签订誓约,立誓援助日本

    等到甘军进了东北,他又接受了马福祥的领导。看了几个月地风色,最后现,还这个时候,才算是下定了决心,不再鼠两端。/\而恰好这个时候,他的手下现了日本人运输大炮。

    他就立刻派人给马福祥送信,这才炸毁了日本地**,给孙明祖顺利接收旅顺创造了机会。

    马福祥临走的时候,对王天纵私下有交代,这个张作霖万万不可大用,此人过于狡诈,对任何人都是利用,绝对没有忠心,属于典型地枭雄。马福祥说他鹰行狼顾,落魄时候谦逊有礼,得势则张狂。王天纵非常相信马福祥的眼力,他是马贼堆里长大地人,看别人也许会看错,看土匪那是一看一个准。

    所以,王天纵对他就是表面上客气,私下里绝不给他重要的任务,也不许他知晓军机大事。如果不是他立了大功,怕冷了人心,早就夺他地兵权了,不过就算不夺他兵权,就那一千多人,也不放在王天纵的眼睛里。

    张作霖脸皮也厚,天天跑到指挥所来磨,就想捞一仗打打,反正俄国人已经是死老虎了,前几天俄国兵吃错了药,居然大大咧咧的攻击甘军阵地,结果被一阵机枪、大炮打的屁滚尿流,死伤无数,还俘虏了两千多,这个时候不打落水狗还更待何时?

    张作霖坐在地上抽了袋烟,又站起来笑嘻嘻的道:“王军门,你看兄弟都三十多打过仗呢,说起来咱也是个当兵的,将来儿子长大了,问起来,老爹,你打死过几个洋鬼子?我怎么说啊?您就下个令吧,我保证不给你惹祸!”

    王天纵被他磨的没有办法,苦笑道:“要不这样,你带着你的巡防营到东线吧,帮那些朝鲜人打小日本吧?”

    东线一带,日本人和朝鲜人打了个不可开交。日军已经断粮、又没了弹药,王天纵手下兵力不足,结果朝鲜人自告奋勇去打日本人。朝鲜军队的装备极差,王天纵支援了他们一部分的毛瑟88步枪,这些枪是马福祥从载振的北洋六镇缴获的,因为嫌这个枪不好使,就都送给了王天纵。

    张作霖一听这话,脸色煞白,俄国人已经被吓破了胆,听见枪响就跑。而日军已经是孤军,粮草、弹药、补充兵员什么都没有了,明知是死,所以困兽犹斗,王天纵的甘军第三镇和朝鲜军打的非常艰苦。

    大炮将日本人的阵地犁过以后,步兵只要一冲锋,但凡有口气的日本人都会端起刺刀拼命。日军已经断了粮食,现在靠吃死人和杀战马勉强活着,连甘军的士兵和朝鲜人都不明白到了这个地步,他们怎么就不投降呢?甘军的火炮绝大部分都在奉天一线,用来防止俄国人反扑,第三镇全镇本来的编制是大小口径火炮七十上百门,可是实际上只有不足二十门火炮,甘肃自制的迫击炮也只有三十门。火力不足以彻底打垮日本人,好歹日军也有十万人啊!

    张作霖半天不语,王天纵脸色一沉道:“怎么,不敢了?你不是口口声声要打洋鬼子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