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0章 交给上帝(求月票)(1 / 3)  帝国的朝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天色尚未放明,在东北军的战壕中便是一派忙碌,在战壕中,战士们互相检查着彼此的装备,机枪手最后一次检查的机枪,副射手则在那里检查的弹药,步枪手甚至抽出刺刀,检查刺刀是否锋利。一

    总之每一个人都在为即将爆的战斗,做着最后的准备。

    在最后的准备完成之后,战壕中又想起了军官们的喊声。

    “大家一定要仔细填好保险单!如果你们不走运阵亡了,保险受益人就能得到一千元的保险费!如果没亲人的话可以疡捐给中华教育基金、遗族基金或者荣军协会。所有人都必须要写遗嘱写好上交给班长上交封”

    军官们一边分着保险单和信纸,同时大声的提醒着士兵们保险单的重要性。

    军人保险,对于许多人而言都是一个极为陌生的名词,这是东北军根据过去的战斗经验,结合商业保险提供给士兵们的一种身后的保障。

    当然东北军之所以会为每一名官兵都购买了保险,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让士兵们在战场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他们阵亡了,丰厚的保险赔偿金也足够他们的家人衣食无忧的过完下半生。

    而且这笔保险赔偿金,并非只是简简单单的支付一笔钱,而是会由遗族抚助基金会代为管理。

    自此之后,他们的父母妻儿每个月都可以获得相当于东北最底生活保障金1.5倍的军人遗族补助。直到其妻子改嫁或其子女满十八岁。

    之所以制定制度保险赔偿金有基金会代为管理,是为了避免其抚恤金以及保险赔偿金被人为挥霍或浪费或被人卷走,从而导致其家人生活陷入困顿。

    让每一名为国疽的将士家人绝不陷入生活困境是政府的责任与义务,军人以热血报效国家,国家代为给照顾家人,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也正因为这种责任与义务,才有了东北军官兵在战场上的悍不畏死。他们知道即便是自己牺牲于战场上,家人也会得到妥善的照料。

    “嗯S,你给我记牢了爹我是一名军人↑人报效国家,实属本分,若是你看到了这封信,那就是说明你爹我进忠烈祠了T此之后。你便是遗族之后,切记为人本分,没有丢张家的脸”

    写着遗嘱的张作霖,并没有太多的言语,至少没有多少温情细语。有的只是习惯性的话,只有在给妻子叮嘱中,才会流露出那么一些温情。

    而此时整个战壕里都是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只能听到呼吸声和笔尖与纸张上的摩擦声。无论是军官或是士兵都趴在空弹药箱上写着各自的遗嘱,仔细的填写着保险单,并不断地核对者保险单上的内容,以免有什么遗漏。

    没有任何意外,在保险金的处理中,几乎所有人都疡了由军人遗族扶助基金会代为管理。这是因为他们深知,这么一笔巨款交给妻子父母以及管理,会带来什么样的麻烦,往坏处说,无论是妻子改嫁亦或是兄弟索要,都有可能导致家庭破裂。最好的办法还是又基金会信托管理,每个月支付生活费。

    而在这个时候东北军一直以来强制性的文化扫盲派上了用场,至少所有士兵都不需要让他人代笔填写的保险单和代写遗嘱。

    准备工作,从凌晨一直进行到清晨,在温暖的阳光普照的大地的时候。原本寂静的战壕里,沸腾了起来。

    “架好梯子y有人准备!”

    在前线地战壕之中,随着士官和军官地命令声的响起。已经按耐不啄底兴奋之情的士兵们,便架着木梯依靠在战壕边。

    深达两米的战壕必须要借用梯子才能上去。在进攻的命令下达下来之后。已经苦等数月士兵们明白他们的假日结束了。

    战斗即将打响!

    没有任何人感觉到恐惧,这似乎是他们期待已久的事情,现在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击败俄罗斯军队,已经不再有其他的目标。

    “呼呼”

    张作霖大口的喘着气,他的呼吸变成吸气。他不断地大口吸着气,以让自己冷静一下,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会去笑话他的紧张。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很紧张,他看了一下身边的战友,他知道,在战斗之后他身边必定会失去一些人,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这也有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战斗。

    “上刺刀!”

    在紧张的气氛中,战壕里想起了军官们的嘶吼声,军官们的声音显得有些嘶哑,但却压抑者些许兴奋。

    战壕中来自两个师的两个步兵营的千余名士兵们,一听到命令便纷纷给步枪装上刺刀。一时间深达两米的战壕响彻着刺刀安装时金属撞击声。

    装好刺刀之后,士兵们便据着步枪站在那里,每一名暂时的神情都显得有些焦急,那怀磁兴奋的期待之中又参杂着恐惧的眼神,他们仰视着地战壕胸墙,对于他们而言,这将是两个月以来,他们第一次跳出这条深达两米的战壕,第一次看向对面的敌军阵地,第一次向俄军的阵地起进攻。

    7时25分

    第一个命令下达了。

    “各炮装弹!”

    这是***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