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时代的序幕(2 / 4)  顺明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泽清买了这么多的土地田产,真是进不去啊!”

    衍圣公孔府,乃是古今几千年第一圣人的后裔,历代朝廷都要客客气气的对待,给官职爵位,好好的奉养起来。

    衍圣公虽然只是清贵的爵位,却和那些在城内养猪的藩王亲贵不同,衍圣公还兼任着曲阜县令的职位。地位超品尊贵,又有实际地事权。虽说是县令的实权,可就算是山东巡抚也得恭敬相对,说是这曲阜一带的独立王国也不过分。

    虽说是圣人的传承。不过几千年传下来,也未必代代都会有儒学地宗师大家,事实上,用代代都没有来说倒是更加恰当。

    治学没传下来,可这勋贵官员敛财的本事却学了个十足,孔府不用担心朝代更替,这敛财聚财的最好方法。这个时代的山东来说。无非就是购买土地,种田收粮。

    以孔府的影响和权势,祖祖辈辈积攒的财富,从太祖朱元璋那个年代开始,孔府就是整个兖州府,更准确的说,是整个山东省最大地地主,到了崇祯这一朝,孔府几乎把兖州所有能买下地田地都收到了手中。

    山东土地兼并极为的严重,李孟的屯田之政就是要在这些大地主的身上购买田地。但这孔府情况却有些不同。不能用强,孔府也不惧怕威胁,把土地看成自己的命根子,一分也不愿意出让。

    偏偏这兖州府是山东面积最大的府,也是土地最为富饶的地方,大旱之年,流民饥民越来越多。李孟需要这块地方来做屯田。安置流民饥民。双方几次争执,都没有结果。孔三德毕竟不像是孔府其他人那么坐井观天,只能是通过低价的卖出粮秣来安抚胶州营的怒气。

    双方僵持,李孟一度想要动手突袭,可这孔府是天下士人的精神圣殿,触碰了所造成地影响和后果实在受不起。

    不过就在这个局面地时候,却有人突然偷偷的报信过来,说是在曹州和曹县一带有大批的良田准备出让,仔细问讯之后才发现,当日偷袭曹州,胶州营仅仅是把刘泽清内城中的金银拿走,而地契什么还留在那里。

    曹州总兵刘泽清行事完全是土匪风格,当日可是从孔府手中硬抠出来兖州府西南的大片田地,而且还办了地契,刘泽清一死,他的遗属生活艰难,就想要把这些田地低价出让,在兖州府能购买这些田地的也就是孔府了,不过这消息却被亲近李孟地地方豪族知道,偷偷地传信过去。

    这件事情只要李孟知道,自然不会让孔府拿回这些田地,刘泽清的遗属自然也懂得如何去选择,何况李孟也给了足够地银子。

    宁阳、泗水、汶上,郓城、曹州几地的田土因为此举连接成片,同时,李孟在登莱青兖四府的屯田田庄也是连接成片,胶州营的屯田之政,差不多完成了所有的拼图。

    墙子岭是密云县城池东面八十里外的一处关隘,这关隘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仅有关口这处可以通达内外,关口是用巨石建造的石头城,城墙高近三丈,厚一丈五尺,关口城墙上有大炮,关前两里左右的地方有烽火台。

    这边靠近京师,又是北直隶和塞外草原的关口,所以被认为是军事重地,有密云后卫的军兵驻守,日夜提防。

    当然,这些说法不过是朝廷文书上的讲法,实际上,草原上的蒙古人,北直隶的汉人只要是给守关的军兵几个小钱,就可以轻松的进出往来。在天启年间还闹出守关士兵把武器私卖鞑靼蒙古人,换取牛羊牟利的丑闻。

    这塞口处的天气可是极为的寒冷,北风从极北之地吹来,关口的士兵们可是最先被吹到的之一,虽说是九月,可寒风已经是有些刺骨,关口上的士兵能躲在房中的都是躲在房中,不愿意出去,至于那在关上以及城门前值守的士兵则都是找个避风的提防呆着,暖和一点是一点。

    城头上避风的地方自然是垛口和城楼,城下避风的地方自然是城门的后面,那烽火台上值守的士兵想来也是如此,不管是远处还是近处,看这关隘上就好像是没有人一般。

    这情况从九月下了第一场雪之后,就天天如此了,能偷懒都去偷懒,现在这草原上的蒙古人也是废物,被蓟镇的官军打的落花流水,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事情。

    按照守城军兵们的操典,天边见光地时候,士兵们就要起床操练。整理关口的武备和各类防御工事,但这规矩已经是快有百年没有人遵守了。

    就在关下的营房也是破烂不堪,泥坯的房子,麦秆苫盖地房顶。门窗都是洞眼裂缝,随便拿着棉絮布条的一塞,应付了事。

    太阳将将升起,那营房里面就是一阵吵架的声音:

    “钱老三,你去拣点柴火来,这炉子冷了半夜了,没它没准还他x的暖和点。”

    “……凭什么老子去。我都去两天了。头,你也别总使唤我啊!”

    “你孙子的输钱还没还,不还就老老实实的去给老子干活去,再乱叫,老子拿鞭子抽你孙子的。”

    “去,去,我去还不行吗,这附近哪还有什么柴草啊,你给指个地方……”

    “……去烽火台那边弄些牛粪、干柴地,他们那边有存项。半个月前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