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二章 无功 定罪 送人头(2 / 6)  顺明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腊月初的事情,二十多天,这等大事,朕今天才知道,而且还是在后宫之中,听一名劳役的宫女所说,各位,你们执掌的那些衙门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

    若说这天子之怒,这么冷冷的质问,的确是让人惊惧,可在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都是在官场上打混了多少年的老油条,怎么会被这崇祯皇帝吓到,众人还都是在那里保持沉默,没有人出声。

    每次这种滚刀肉不出声的态度,都让崇祯皇帝暴怒。但却是无可奈何,这次也不例外,崇祯皇帝重重的拍了一下书案,猛地站起:

    “要你们还有什么用,河间府和山东的情况到底如何,就没有人给朕一个答复吗?……废物。废物,朕要把你们全部革职。”

    全部革职,这样地重话崇祯皇帝可是第一次说,说明他的愤怒已经是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边上的王承恩久在跟前伺候,自然明白其中的分寸,看了看下面唯唯诺诺的众位大臣,不少和他亲厚地都在那里用眼神恳求。

    王承恩心里暗骂了一声,心中琢磨了下。却绕到崇祯皇帝的御案之前,恭恭敬敬的跪下,尖着嗓子开口说道:

    “陛下。京师周围各路兵马严防死守,务求完全,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守得如同金汤铁桶一般,这外面的消息,自然是慢了不少,这说明各路兵马忠心用事,各位大人想必也不是有心的瞒报。”

    这番话倒是油滑。替下面的众人开托,下面的诸位大臣一听纷纷就坡下驴,跪下在那里诚恳地说道:

    “陛下,臣等知道消息并不比陛下早太多,臣等已经是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加急快马,想必现在就应该有回信了!”

    按说这话给双方下台阶都留下了足够的余地和空间,但崇祯皇帝地怒气更盛,直接是把书案上的东西统统扫落到了地上。站起来大声的吼道:

    “都是你们这些饭桶和糊涂蛋,朕的大明才搞成了这般的模样,国将不国,你们,你们都该杀……”

    这下子,就连跪在前面的王承恩都糊涂了,心想大家都是这么说,基本把河间府的大声消息确定了下来,怎么皇帝还有这么大的火气。而且能听出来。这火气明显是变大了许多,到底是为什么。

    朝中的大臣都是战战兢兢地跪了下来。这次皇帝可是真的走到一个极端了,不过右都御使赵玉来却磕了个头说道:

    “陛下,打探消息的人虽然没有回来,不过按照京师传言和种种迹象,这大胜怕有九成的把握,在这里还要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鞑虏凶焰嚣张,我大明有虎将痛击之,这都是陛下的圣明,列祖列宗的护佑啊!”

    这话善祷善祝,把这大胜的功劳完全是归在崇祯皇帝的身上,毕竟这大胜是振奋人心的好事,何必这么大火气,应当是论功行赏才是。

    没想到这句话激起了崇祯皇帝更大地愤怒,他站在御案后面,身体晃了几下,险些又摔回到龙椅上去,伸出手指着跪在前列的赵玉来,手都已经是颤抖了起来,显然是已经气极,说话的声音都是尖利起来,开口怒喝道:

    “有什么好喜的,一名总兵得胜,二十多天朕才在民间得到了消息,他眼中还有没有朕,这奴才眼中还有没有朝廷!!!”

    这话说完,众人可都是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这皇帝的怒气因何而来,诸位大臣别看处理政务国始是糊涂,可这等始是人精中的人精,他们早就是想到了这件事情,武将跋扈又不是山东一家。

    那平贼将军左良玉自从河南退进湖广一地来,就连湖广原来的官兵都有写奏折上来诉苦的,说是湖广地方被外军荼毒甚惨,民间怨声载道,已有人言,与其如此,还不如流贼入楚,没准还能有一番活路。

    湖广地方上的官兵,在楚地地名声极差,地方官多次弹劾,这次居然他们也来上奏诉苦,可见这平贼将军左良玉和手下地兵马到底是折腾到什么地步,宁可迎贼,也不愿意再和友军共处一地。

    可这样跋扈的武将,朝廷还不是下旨抚慰,并且“鼓励”他去迎击闯贼,那山东地兵马不管如何还是打了胜仗的,怎么,连一点的奖励话语都没有,却让这位自称英明勤勉的万岁爷如此的愤怒。

    想想也正常啊,当年陈新甲凭空弄出这么多的整治手段,都是加在了那胶州营身上,换谁也会心中有大怨气。

    其实这般的局面,诸位大臣的心中都是没有想到一件事,那就是他们已经自觉不自觉的把中央朝廷和山东相提并论了。若是在从前,地方上闹出这样地事情来,现在朝臣们商议的就是该如何把山东的这武将杀头抄家的问题了。

    而如今却不同,朝廷的权威已经是丧失殆尽,朝臣们已经不觉得中央朝廷有什么了不得的威权。

    不过知道了皇帝为什么生气,众人却也知道如何应对。内阁大学士陈演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换了一下眼神,骆养性咬牙,跪在那里大声地喊道:

    “陛下,小臣有要事禀报!!”

    今天崇祯皇帝的怒气已经是成功的震慑了群臣,众人都是跪在那里静默无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