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二章 献策之人(2 / 2)  资本大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不止,也就是说,同一个人所出产的粮食,比原来多了几倍。

    当然了,粗放式耕种也有本人的成绩,虽然每人每年出产的粮食多了,但若是土地的总量不变,亩产量增加,大唐每年消费的粮食一定也随之在增加,不过这时第三条策略就有了用武之地。

    土地置换,意思很复杂,大唐刚打下辽东和高句丽的领土,那里地广人稀,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荒芜着,而反观大唐国际,在关中、河东、河北、河南四道,人口都非常的稠密,每人能分到的田地都不多,如此一来,就可以颁布一条法令,允许这四道中的农户,用家中的田地换取辽东那里的土地,而且这个比例可以设成以一比十甚至更高,一亩变十亩,置信一定会吸引不少人开垦新的田地。

    如此一来,关中等四道的人口一定会进一步增加,再用精耕细作的方式耕作,一定会使得大量土地荒芜,如此一来,粗放式耕种有了推行的根底,而迁往辽东的农户更不必说,每家分到的田地太多,精耕细作一定不行,也只能选择粗放式耕种,而且随着他们的到来,也能让新占领的辽东和高句丽故土迅速安定上去。

    听完这三条和策略后,李愔眼中泛起奇光,除了第一条那条血腥大胆的掠取策略外,剩下的两条也正是他预备实施的方案之一,那个土地置换暂且不说,只第二条推行粗放耕种的办法,就足够让他大吃一惊,由于以古人的思想来看,这条策略简直是倒行逆施,千年以来好不容易才探索出来的精耕细作之法,却被弃之不用,反而运用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粗放耕种,这简直就是欺师灭祖之举。

    李愔虽然来自后世,但他却也深知,即使是在后世,精耕细作却还是大部分人的固定思想,由于当时中国人的生活空间被死死的压在东亚,无法向外扩张一步,只得在有限的土地上想办法,拼命的提高亩产量,以应付日益增长的人口,但殊不知,这种办法却是被逼出来的,若是有更多的田地,何苦用这种费时费力的办法。

    不过如今就不同了,大唐如今还是世界上最弱小的国度,国际的土地不够,向外扩张就是了,没有任何人敢当面指摘大唐霸道,农业人口的不足,完全可以用新添加的土地来补偿,甚至若是将这两条策略执行的好,大唐每年的粮食产量不但不会下降,甚至还是会呈现一种逐年增长的趋向。

    想到这里要,李愔心中不由涌起一种剧烈的猎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想出如此离经叛道,却又极端巧妙契合的策略呢?

    “王兄,此人到底是谁,我想见一见他!”李愔简直是用一种命令的语气在和王况说话,能想出如此策略,阐明对方不但才学过人,敢想别人所不敢想,而且对天下大势也看的极为清楚,很能够王况和崔玉来找本人,就是受了那人的指点。如此人才若是不收归已用,那就太对不起老天了。

    王况听到李愔对本人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却没有显露丝毫的不悦之色,脸上反而显露一种悲喜交集的奇异神色,心情也变得有些冲动,最后颤抖着双手向李愔深施一礼道:“启禀殿下,献此三策之人,出自我太原王氏,只是在太原城中,却是个人人皆知的狂人!”(未完待续。假设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引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Q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