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四章 脚趾(2 / 2)  天可汗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的面捣鼓那事儿?

    苏晋没有对任何人提及自己的谋算,却在薛崇训面前单独劝进:“自古王朝更替皆不能全迂腐之‘义’,周朝替商,仁政代暴权也,仍有伯夷之徒以为周以臣谋君而不义,拒食周粮而死。向使商纣朝颓败而居君位,武王守义不伐,使得天下纷扰草莽之雄并起,于国于民何益?又看今番李唐气数已尽当空之日黯淡,国无君而不国,薛郎进取乃顺应天命大势,安定天下之举,当仁不让耳。”

    今天苏晋说话的胆子特别大,他倒不是仅仅因为最近得宠了的关系,早就考虑过后果了。薛崇训刚面对天子不跪狂妄自得的人,其不臣之心已一天两天,他会莫名其妙地把私下劝进的心腹出卖而标榜自己的忠诚?此时薛崇训再去表现自己忠于大唐有何意义,他又什么做过?所以苏晋认为此时劝进有益无害,没什么好担心的。

    果然薛崇训没有正然斥责,只是沉吟。

    苏晋趁机又说道:“子寿少伯等人言时机仍不够,但从古至今哪里有不经过一搏就定鼎乾坤的事儿?我却觉得王爷的时机到了,携扫荡胡尘之功在军中的威望,登高一呼此地十数万精兵谁敢不从?大军长驱入关,何人可挡?”

    薛崇训仍然沉默不语,他心道王昌龄等人不建议自己果断进取,可能是认为唐朝并没有搞到民怨四起的地步……关键这些年政治格局虽然有点混乱,朝里却一直都不缺治国之材,法令畅通民间殷实,上到士族下到庶民根本没切身体会到王朝更替之际的痛苦,又怎么会迫切希望一个新王朝的来临?然后有儒家道德大义的支持,忠臣不事二主,士族可不愿意改向另外一家称臣。得人心者得天下,薛崇训认为自己还未得到人心。

    他考虑良久之后仍然坚持态度:“苏侍郎无须再提此事,以免被他人知晓于你不利。”

    文官们还想得比较多考虑也比较周全,不是太让薛崇训操|心,他最担忧的是武将们的反应。

    果然大帐中一放出风声,就连一向比较稳重的张五郎也干脆地对将领们嚷嚷:“薛郎早该登位了,不过缺个名儿,今番倒也省事。薛郎不好意思自个龙袍加身,咱们给弄一个就成了。”

    李逵勇哈哈大笑:“薛郎做皇帝最好,咱们兄弟们不都得封个什么公什么卿的?这辈子享完,儿孙们接着,哈哈哈……”

    武将们在军中群起起哄,每一个不赞成的,大伙的想法也不复杂:当头的做皇帝,跟着的兄弟自然是开国功臣,一辈子吃香喝辣,不情愿那是脑子有毛病。

    明光军将军杜暹比大部分武将考虑得多,他没那么乐观,但见所有武将们雀跃欢呼,他自然也表态支持,否则自绝于群众没啥好处。再说杜暹也没弄明白薛崇训究竟是怎么想的,如果薛崇训一心要进取,杜暹在这种事儿上也不能拦着,很关键的一次站位。

    等众将的情绪稍稍平息,杜暹才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道:“明日薛郎不是要再次召集我等安抚军心么?这该是给咱们拥立之功的机会,今日便找人干着把黄袍做出来,做工怎样无须计较,是那意思就行。明日一到大帐咱们就给薛郎穿上,什么都不必说了。”

    李逵勇笑道:“此计甚好,五郎不是说薛郎不好意思穿吗,咱们帮他不就得了,到时候不当也不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