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2章 周瑜盗书(2 / 3)  三国之化龙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回原位,虽然木匣中还有一些书信,周瑜也想看看,但因为不知道这场演武几时才会结束,所以周瑜并不敢耽搁,迅速熄灭火折,又打开车帘,让味道散了散,这才下了马车,然后装出一副好奇的样子,向着营门方向走去,周瑜自然不是要跑,而是看看今夜的演武究竟是什么模样。

    只是周瑜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一切动作全都被人看在眼中,甚至,盯梢的还是李易本人。

    ……

    因为演武的缘故,第二日大军开拨时间便晚了一些,不过李易却是得到消息,这天一大早,周瑜的那个小厮便离营了,紧跟着周瑜也找到李易,说李易劳苦功高什么的,而他周家作为扬州之人,不能没有表示,愿意奉上三千石粮草,半月之内送到寿春前线。

    对此,李易自是欣然接受,因为他知道周瑜这么做只是为他那个离开的小厮找借口罢了,至于送来的粮食,李易就权当是周瑜盗书的“罚金”了。

    之后大军又行了几日,终于回到了寿春,众人对李易的迎接问候,以及各种马屁略过不谈,李易首先做的,便是近日寿春城的情况。

    根据蒯越的报告,在这段时间的连续施压下,寿春城中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袁术部下,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动摇,甚至已经出现了逃兵,逃民,特别是在吴郡和丹阳的消息被徐晃射入城中之后,几乎是每天晚上都有逃兵或者逃民出现,如今加起来,已经有好几百人了,这还不算那些因为天黑不慎淹死在护城河里的。

    而且逃出来的人中还有军官,最大的是一个军司马,曲长和屯长也有两个。

    对于这些人,因为担心其中有奸细,暂时全都被看管起来了,但也不是让他们白吃白住,每天白天他们都需要挖坑干活,李易这边倒也不亏。

    此外,蒯越还从中选了一些人,旁敲侧击,或明或暗的问了许多话,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首先,自从那日李易和袁术在城头相见之后,袁术就没有再在城中露面了,如今安定人心的事情都是袁术的儿子袁耀在做,只是袁耀没有他爹的气场,安定人心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咋地。

    其次就是城中粮食问题,按照那些人交代的,如今城中百姓的粮食已经被收缴了,统一分配,每天口粮基本就是那种饿不死人的程度,军中粮食倒还好,比之平时并没有明显减少。

    蒯越给李易的结论就是,城中粮食最少也能支持半年,往多算的话,就不好说了,一两年都是有可能的。

    不过,粮食不缺,并不代表寿春就能坚守那么多的时间。

    随着各种坏消息不断传入寿春,城中人心非常不安,经常会有一些杀人劫财的事情发生,甚至更恶劣的事情也有,毕竟压力太大,人心受不了,很容易就会做出一些平素不敢做的事情,最近半个月,寿春城中已经发生好几次小规模的骚乱了,不难想象,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城中会是怎样的光景。

    将种种情报装进脑子里之后,李易很快就召开了一次正式的军议,针对寿春重新进行布置,其实也就是在之前的安排上进行增强,争取尽快的让城中人心崩溃,进而破城。

    这涉及到了许多细节工作,比如在工事上安排一下,佯装出要攻城的样子,给对面施加压力,或者再次找机会往城里放火,总之就是怎么折腾怎么来。

    而其中李易最为重视的,就是散布袁术大病,时日无多的消息,希望借此直接压倒寿春人心。

    这次的军议李易用了足足两个时辰,众人才算是把事情说定,而这个过程,李易就没有再叫周瑜参与了,示好归示好,但如果这种事情也把周瑜叫上,那就是过犹不及了,而且也有点太舔狗了,以李易如今的地位,已经不需要那般做了。

    不过,虽然没叫上周瑜,但这次的军议中依然多了一个新人,是蒯越带来的,那人前段时间来到阵前投效,蒯越觉得他仪表堂堂,才思敏捷,稳重大气,认为这是个可造之材,便暂时让他做了个书记官,其实就是蒯越的私人秘书。

    李易见到之后也觉得那人面善,而且越看越顺眼,问了一下名号,被告知这位姓鲁名肃,表字子敬……

    当时李易差点大笑出声,外面的周瑜虽然还没搞定,但鲁肃已经自己主动跳碗里了,除了天助我也,李易还能说什么?

    于是,李易便借口徐庶被留在了丹阳,身边少个执笔之人,直接把自家军师的墙角给挖了。

    蒯越对此自然没啥说的,反正他将鲁肃留在身边,就是有着给李易引荐的意思,如今鲁肃对了李易的胃口,也算是趁了他心意,毕竟有着这个香火情,万一将来有事,大家也方便互相照应一下不是?

    至于他自己的书记官没了,这倒不打紧,蒯越是有备用人选的,这段时间前来投奔的人中,除了鲁肃,还有一个叫蒋干的年轻人也让蒯越很在意,虽然大方面的谋略眼光上蒋干比鲁肃略微差了一些,但其他条件却是非常不错,完全可以帮他做一些协助的事情。

    关于蒋干的事情,李易暂时还不知道,不然以李易的恶趣味,肯定要给蒋干安排点机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