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7章 荆州情况(2 / 3)  三国之化龙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作成为了官员的考核标准。

    许多没有土地的荆州百姓,还有那些逃到荆州躲避战祸的人,为求生计,几乎都成了为李易屯田的人,使得荆州的耕地面子大大增加,再加上这一年荆州风调雨顺,最终这一年荆州产出的粮食比往年多了将近两成!

    按照郭嘉统计出来的数字,仅仅只是荆北三郡的官库存粮,就已经足够李易十万大军北伐两年!

    这个数字让李易欢喜非常,甚至,他都有了一种提前挥师北上的冲动,不过,很快李易就冷静了下来,因为北伐牵动实在太大,弄不好还可能被天下人围攻,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而且,这些粮食看起来很充足,可那只是理论上,真正的战争中意外很多,他必须将最坏的情况考虑在内,而且战后的恢复生产也是一个消耗粮食的大工程,李易几乎可以肯定,他如果现在北上,即便战事方面顺利,但后续麻烦肯定非常大,如今扬州都没能完全消化容纳,还不是他大踏步的时候。

    除了粮食外,其他与经济相关的方面也是稳步发展,单单就各郡账面上的数字来看,基本是由北向南递减,南阳最为繁荣,南郡、江夏次之,最后是荆南各郡。

    这倒不是南边的官员水平不行,实在是荆州的人口主要都集中在北部,这一点直接卡死了荆南的上限,整个荆南四郡,也就蔡瑁所在的长沙,因为占据水路要害的缘故,可以联通东南,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发展,才能勉强与荆北比较一二。

    不过,在整体的平稳中,有一支独秀却是格外显眼,那就是李易的造纸工坊。

    李易离开荆州时造纸工坊里面只有几十人,但如今造纸工坊的规模扩大了十倍不止,单单是其中做工的人就已经过千,这规模即便是放在后世也算是个大厂了。

    规模扩大,纸张的产量自然也就上去了,最初的时候,纸张只能是李易的官方专用,但现在,纸张已经开始在市场上流通,只是价格有些偏贵。

    具体来说,一尺见方的普通纸张与同样大小的上等竹简价格几乎等同,被人转手倒卖之后,甚至还要更贵,寻常百姓依然用不起,但即便如此,工坊每每出货,直接就被早已等待的世家,或者商人将之抢购,这还是在限购的前提下。

    而且,想要购买纸张的,不仅仅是荆州本地人,还有荆州以外的地方。

    在李易与朝廷还处在蜜月期的时候,每次给朝廷进贡,李易都会叫人送上一些“精品特供”,朝堂上那些大佬们都是文人,虽然他们不喜欢李易,对李易弄出来的蒙学经典也是有褒有贬,可是,李易送去的纸张却是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于是,纸张很快就在长安流行了起来,莫说达官贵人们喜欢,据说小皇帝还用纸张发过一道圣旨,一分钱没收给李易打了打广告。

    但是,进贡的纸张再多也是有限的,小皇帝自己用还可以,却不够朝堂大佬们分的,于是,后来长安就有人联系李易这边,希望购买,郭嘉在李易的授意下答应,短时间内卖出去许多,然而,等借着朝堂大佬们将纸张彻底炒热,炒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之后,郭嘉的策略变了,荆州依然贩卖纸张,不过不收钱财,必须要拿粮食来换!

    李易刚到南阳的时候,买粮食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自从徐州与兖州陆续战乱,中原之地粮食已经开始紧销,粮价一涨再涨,超出了李易的承受范围,甚至还有人从中作梗,干脆就不卖给李易。

    于是,李易干脆就让郭嘉用纸张换粮食。

    纸张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暂时没多少用处,可对那些世家大族来说,纸张不仅仅是必需品,更是脸面问题,不然旁人写字用薄薄的纸张,他们还是抱着竹简,这直接就差了一个档次,作为文人,这能忍?

    于是,原本李易需要废好多功夫才能买来的粮食,现在却是被那些大户主动送到了门口。

    根据郭嘉的汇总,最近三个月,只是纸张贸易就给荆州带来了二十多万石的粮食入账,这还是因为纸张的产量跟不上,供不应求,不然收到了粮食远远不止这个数目。

    李易对此非常满意,并再一次打定主意,在他一统天下之下,纸张的价格绝对不会下降,他要好好的从那些世家大族身上咬一口,至于教育普及什么的,那是他的大目标完成之后才会考虑的事情。

    纸张给李易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李易带来了一些麻烦。

    长安那边就有人借朝廷名义,来荆州求取造纸之法,被郭嘉拒绝了,其他地方势力或者世家门阀,也有人想要求取造纸之法,或者是寻求一些合作,但基本都被郭嘉婉拒。

    明着来不成,就有人忍不住动了一些歪门邪道的手段,为此郭嘉杀了不少人,甚至襄阳还有一个小世家为此被郭嘉下狱,请示李易之后,灭了满门。

    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孔融,他就说这是造福天下之道,让李易不要因为贪图眼前一时私利,而耽误天下百姓的教化大事。

    可惜,孔融在李易的黑名单上,他的这个要求都没送到李易的面前,郭嘉直接就给丢一边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