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三一章不死梧桐(2 / 3)  元始诸天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而这一股三分之势,荀少彧占据吕国的一半以上的地域。荀少彧以摄政君之名,整合东南大势,而高阳君、信陵君统合西北,二者分而治之。

    掖庭,凌烟阁!

    这一座掖庭,如今为荀少彧的行宫官邸。其凌烟阁是荀少彧亲自题名,其中或许带着一二恶趣,却亦是掖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宫邸之一。

    荀少彧正坐在君位上,一身华服锦衣,眸光开动间,阁内群臣俯首以待,一一上前奏对。

    一位臣僚大夫进言道:“摄政君,宋国二十万玄甲骑兵进犯,郑国十五万先锋大军屡屡骚扰边境。西北有公子则、公子央二人从中作梗,不如先与郑、宋二国媾和,获得足够的时间,以此平定西北之患。”

    另一位臣僚大夫声色俱厉代:“此言过矣,他宋国二十万玄甲虽众,何能度过吾吕国青杀口?十五万郑国大军兵锋之锐,何能入吾天南关半步?”

    “而且吾吕国自立国以来,从来都无示弱于人之时,况且郑、宋狼子野心,窥伺吕国国土久矣。难道摄政君要割让吾国城邑,委曲求全得来一个虚假的安稳?”

    听着下方言辞激烈的争论,荀少彧蹙眉不语,心头虽有着不耐之意,却是将这一口郁气强自压了下去。

    自从他登上摄政君位之后,郑国作为第一诸侯,只是以十五万大军作为牵制,让他无法分心他顾,彻底的荡平西北乱象。而宋国由于损失惨重,自是不可能善罢甘休,以二十万玄铁骑兵进犯吕国,给吕国内外造成了重大的压力。

    两大诸侯不约而同的掣肘,再有公子则、公子央二人造成的内乱未平,让荀少彧这位摄政君的外在处境,愈发的艰难了几分。

    故而,在荀少彧将中枢定在泉浦之后,朝中就有了一些媾和两国的论调在酝酿。并且还在不断的壮大,俨然形成了如今吕国朝野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声音。

    “媾和?”

    荀少彧皱着眉头,微微摇了摇头,道:“郑、宋二国已经摆明车马,要支持吾的那两个好兄长。吾若是求取媾和,只会让他们以为胜券在握,非但不会平息战火,反倒是能勾起了他们更大的野心。”

    荀少彧漠然的看了一眼,这位进言媾和的臣僚大夫,不会是第一位进言媾和的,也永远不会是最后一位。

    他断然说道:“媾和之议,尔等不用多言,断无可能。”

    宋国虎视眈眈,二十万玄铁骑兵受阻青杀口,郑国蠢蠢欲动,十五万大军困顿于天南关险恶。二者虽然看着威胁程度都很高,但荀少彧却是将目光放在了公子则、公子央二人的身上。

    荀少彧沉吟道:“攘外必先安内,区区内局不靖,如何能抵挡外局的干涉?尔等调集重兵,以作镇压西北之用,吾要在天子帝批之前,一举扫平两大顽疾,再造吕国社稷山河。”

    自殷朝开国以来,八百诸侯往继更替,还从未有过在国家分裂时,得到天子帝批的。只怕此事一经传扬,顷刻间就是一场轩然大波,引得天下诸侯的嘲讽奚落。

    荀太常沉声道:“摄政君,郑公宋侯何其的跋扈,吾吕国不惧战。他们想用大军压境的方式,让国人惊恐畏惧,以期达到他的目的,殊不知却是痴人说梦,吾吕国男儿从不畏战!”

    这一位公室柱石级人物的话,简直就是一锤定音,让众多臣僚大夫沉默不语。

    荀少彧与荀太常到底不同,荀少彧纵然武力惊天动地,但他的威望不足荀太常的十之一二。臣僚大夫们可能畏惧荀少彧的武力,但时日一长难免不会松懈下来。而荀太常不同于荀少彧,他是以威望生生压服。让人心甘情愿的行事。

    正因为如此,哪怕荀少彧对荀太常这个名义上的长辈,有着几分个人的情绪,却也不得不按耐下来,仍然厚待礼遇不断。

    一位位臣僚大夫纷纷进言,大到军国大事,小到民生利弊,这些臣僚无所不谈,无所不言。

    对于这般朝会上的事物,荀少彧简直就是如鱼得水,诸天万界中以百年计的帝王生涯,让他在这一方面浸淫的极为透彻。

    …………

    凌烟阁中的朝会,逐渐散去!

    荀太常孤身一人站在阁中,随着一位位臣僚大夫退下。一时间诺大的凌烟阁,只剩下荀少彧与荀太常二人。

    荀少彧面上露出诧异,看着神态凝重的荀太常,道:“大宗傅到底有何事,不能在朝会时说,反而要等到朝会结束,再来与吾说?”

    “摄政君,”

    空空荡荡的阁中,荀太常行了一礼,道:“老臣确实是有要事,只是事关吾吕国国本,老臣不敢妄言。”

    看着荀太常凝重的神情,荀少彧皱眉道:“事关国本?到底是何事,让老宗傅如此的慎重其事?”

    荀太常徐徐道:“摄政君以绝强的武道神通,镇压了宋国的三把镇国神兵,宋国大为恼怒,不惜二十万大军兴兵来犯。”

    看着荀少彧紧锁的眉头,荀太常幽幽道:“郑国、宋国皆有镇国神兵,凭此奠定了大诸侯的格局。吾荀氏虽然较比两大诸侯国,国祚气数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