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四九章克祸定乱(2 / 3)  元始诸天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更大的利益,许曹四国或许就不值得信任了。”

    一旁的闻渊明,恍然道:“君侯之心,老臣知矣!”

    虽然四国联姻之后,四国贵女成为四夫人,五国关系密切,但该有的防备还是要有的。

    荀少彧问道:“青杀口、天南关,是为防备郑、宋二国所设,不能没有大将镇守。而西北四关,亦是为防备许曹四国之用,更不能没有大将。”

    固然吕国与四国有盟约,但荀少彧可不认为他们就不需要防备了,他要是敢有如此念头,被盟友捅了刀子,也怨不得旁人。

    众重臣俯首一拜,齐声道:“君侯明断,”

    “整顿兵事,休戚干戈,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总有一日,寡人要与郑国争霸,取而代之!”荀少彧看着重臣们期盼的目光,一字一顿道:“终有一日,寡人要行争霸之事!”

    吕国受限于郑、宋二国压制,可谓是苦其久矣,国人上下无不憋着一口心气。

    “君侯有此雄心壮志,吾吕国何愁不兴。以君侯吞吐宇内之志,定会震动天下九州。”诸逾行高声道:“可君侯即位以来,尚无论定尊号,臣请君侯一抒心气,定尊号以明壮志。”

    诸侯尊号多以一字,或对其有重大意义的通假字,每一诸侯尊号中,都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政治抱负。一如先君荀尚观,以文教治世,其尊号就是文侯。

    而且,诸侯有着生前为尊,死后定谥的规矩,其谥号置与尊号之后。以文侯为例,一般是为文渊、文定、文正诸如此类。

    荀太常建言道:“君侯怀照临四方之志,当为明侯!”

    荀太微接着道:“君侯身俱得安民之功,可为烈侯!”

    闻渊明反驳道:“君侯果敢秉正,执心决断,当得肃侯!”

    几位重臣典故频出,荀少彧面色沉凝不动,静静听着几大重臣的建言。

    直到上阳朝蓦然开口,道:“君侯刚强理直,克定祸乱,承先君壮志,文武并举并重,可为武侯耶!”

    “武侯!”

    甘泉宫中的几位重臣身子一震,仿佛拨开云雾一般,心头豁然开朗。

    闻渊明抚掌叹息,道:“上阳司徒所言极好,刚强理直,克定祸乱,承先君之泽,文武并举,一个‘武’字道尽了一切。”

    而且,荀少彧尊号为‘武’,不但是承接先君之‘文’,更有继往开来,壮大吕国基业之意。

    荀少彧仔细揣摩了片刻,道:“武侯,武侯,从此寡人为武侯,今年就为吕武侯元年,诸位以为然否?”

    甘泉宫中的重臣们,纷纷叩首,道:“武侯万年!武侯万年!”

    荀少彧一拽刀柄,拔刀指向天穹,呢喃自语:“吾既以‘武’为侯,定要以‘武’兴豫州!”

    自荀少彧登基为侯,其尊号为‘武’之后,豫州大地诸国暗流涌动,合纵连横无所不用其极,一股大势在七大诸侯间酝酿。

    …………

    仙道世界,此刻悠悠六百载,转瞬即逝!

    这六百载风云变幻,几多天骄出世,又有几多人雄堕落。

    毕竟,天下修行人从来都不会围着一个人转,神仙、妖魔、鬼怪纷乱不休,简直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然而,哪怕是如此,六百年前的烂柯山清风道人,仍然在世间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昔年清风道人惊鸿一现,一身法力神通惊天地泣鬼神,自辟肉身大道,堪称一脉祖师级人物,甚至有望证就至高天仙之道。

    为了荀少彧身上的天仙之机,这一方仙道世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劫中。

    尤其佛、道、魔三教高人大士纷纷出手截杀,却让清风道人以绝顶战力一一打杀,彻底震动了诺大的仙道世界。以至于最后,清风道人虽在众目睽睽之下,堕入天地轮回之中,但这一股风波仍未平息下去,反而愈演愈烈。

    无论是仙道三十六福地、七十二洞天,还是佛门五大净土、二十四诸天,亦或魔门五方魔土魔国,都卷入到了这一场席卷天地的神仙劫数中。

    劫数愈发惨烈,几方大打出手,谁也不愿低上一头,致使仇怨越积越大。发展到如今,除非几尊天仙祖师出世阻止,否则各方已然压不下这一场大乱了。

    中洲,玄都山!

    所谓玄都者,据天地玄黄之一,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演绎一方神都仙国。其中仙国生灵不老不死,不生不灭与世。

    这一座玄都宝山,虽非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任何一个,却是世间罕有的仙山,常修行人盘恒此间,三三两两论道炼气。

    一尊少年道人端坐玄都山绝巅,吞吐滚滚紫气,天地精气化作涓涓长流,涌入少年道人的顶门之上,三朵莲花自顶门盛开,一道道清光自莲花中溢散开来。

    蓦然间,一面石镜破开虚空,落入三朵莲花中央,清光托着石镜高悬,石镜镜身似有千万白色气机蜉蝣。而在得到白色气机温养之后,三朵莲花似乎绽放的愈发瑰丽,丝丝缕缕的清香浮动着,显得愈发的宝相庄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