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七九章生于忧患(2 / 3)  元始诸天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粮,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积攒。也正是因着内患犹在,荀少彧才对宋国的咄咄逼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着实受了不少的气。

    如今荀少彧积压了一肚子火气,谁要是敢打这一份救命粮的心思,荀少彧自己就能生吞活剥了他。

    荀少彧神色冷峻,道:“此事的始末,可是查清楚了?”

    元宪之沉声谏言道:“臣下,自得此骇人听闻之事,一刻也不敢耽误,以中府僚属几度勘查,确实就是如此。其主治水灾之人,自高位至低位数十僚属,对治灾钱粮上下其手,致使十数万灾民得不到安置,饿死无数百姓,民怨沸腾啊!”

    上阳朝面色铁青,指着元宪之喝问:“大胆元宪之,你如此危言耸听,个中居心何在?君侯调拨下的二十万石救济之粮,乃是经老夫之手,再由得老夫批示而下。”

    “你在君前言及百姓饿死无数,难道是老夫贪墨了那二十万石钱粮?老夫身为上卿,蒙受君恩久矣,岂能做此禽兽不如,毒害吾吕国根基之事?”

    作为老臣的上阳朝,极得荀少彧的信重,是赫赫有名的拥立之臣,被荀少彧视为心腹,有着如此地位的上阳朝,岂会做此不智之事。

    只是,对于上阳朝的话语,元宪之充耳不闻,高呼道:“臣下,有万民书一卷,得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七人血手印,呈君侯阅览真伪。”

    “万民书?”华阳宫中群臣一片哗然,就连一直闭目假寐的闻渊明,也诧异的睁开双目,轻轻的撇了元宪之一眼。

    主世界的万民书,含金量与非同寻常,其伪造难度极大。个中的每一道血手印,都包含着一个人的生命气息,一万多人的生命气息,其伪造难度可想而知。

    何况,更有元神高人采集气息,以大法力追朔之下,想要核实这一份万民书,鉴别真伪并非难事。

    “呈上来!”荀少彧若有深意的看了上阳朝一眼,心头暗自的叹息了一声,抬手道。

    上阳朝是多年的老臣,一直尽心竭力辅佐君侯,在朝内外都是有目共睹,是仅有的几位值得他托付大任的心腹重臣,地位自是非同一般。

    如今出了此事,荀少彧虽万分不信上阳朝会如此作为,却也不能不明辩详情。

    元宪之道:“臣下,已将此物置于紫元殿前,由值守内侍看护,需君侯召之御览。”

    “恩……小心无错谬,此事关乎重大,理当严查惩办!”说罢,荀少彧一摆手,重杵微微躬身,缓步走下铜陛,向着紫元殿而去。

    二十万石赈灾钱粮被国之蛀虫瓜分,让荀少彧动了真怒。虽然国若大必生窥伺,但吕国如今的国力,正是百废待兴之际,一只硕鼠就能毁去荀少彧所有的辛苦。

    少时,重杵手捧着一卷布帛,小心翼翼的呈上,放在君案之上,再度退立在一旁。

    “胆大包天啊!!”荀少彧面上虽带着笑意,轻轻翻动着布帛,看着布帛上一个个血手印,面上笑意愈发明显,只是笑中那一抹森冷着实是让人心寒,最后更是在气急之下,一把将万民书扔在铜陛之下。

    碰!!

    荀少彧拍案震怒,幽幽道:“真是胆大包天……胆大包天,什么都敢拿,什么都敢碰,不知死活至此,寡人都无言以对。”

    铜陛之下的上阳朝,躬身拾起万民书,看着布帛上一枚枚血手印,面色苍白的看了许久,铁证在前久久无法开口。

    荀少彧强自平复了心绪,道:“上阳卿家,你可有何话对寡人交代?你是寡人起于微末之时的老臣,寡人信之重之,难道这就是你对寡人的回报?”

    “老臣,死罪!!”上阳朝手帐抚着万民书,一双老眼盯着上面的血手印,颤颤巍巍的跪伏在地上,重重的叩首谢罪。

    荀少彧闭目沉思了一会儿,这才不疾不徐道:“上阳朝不勤国事,疏忽怠慢政务,致使二十万石钱粮被人吞没。此事始末究竟如何,或有待察查,但其处事懈怠却是其过,着其闭门思过百日。”

    看了一眼面上犹自忿忿的元宪之,荀少彧缓缓加了一句,道:“在此百日期限内,若发现其罪者,当数罪并罚。”

    上阳朝恍若精力全无,整个人苍老了十几岁一般,道:“君侯明断!!”

    “君侯明断!!”

    群臣一一叩首,声音震动华阳宫,以致于宫门前的数千甲兵,也全然伏地叩拜。

    …………

    凌烟阁!

    一张舆图悬挂正中,上有九州大地纵览,一方方诸侯势力犬牙交错,山川险要一一详尽,荀少彧负手看着眼前舆图,只是默然不语。

    闻渊明站在荀少彧身旁,看着荀少彧沉肃的背影,面上也有几分凝重。

    青杀口军情紧急,而二十万石救济钱粮无踪,更是如火上浇油。若非上阳朝贪渎二十万石救济钱粮之事,如今尚未有所定论,上阳朝只是自身有着嫌疑。

    闻渊明深知这位君侯的无情,一旦上阳朝之事确凿实证,怕是朝中上下必要经过一场血洗。

    以荀少彧的冷硬心肠,或许看在上阳朝鞠躬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