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7章】泡沫计划(2 / 3)  韩国娱乐大亨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

    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

    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

    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

    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

    美国人满足了吗?没有。接着看下去,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美国政府的财政部长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

    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

    由于美国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目前在这个世界来说日本的经济可谓如日中天,整准备又与美国拉近GDP的势头,而也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迹象。

    此刻李俊成则是皱眉的在新买的房子中看着手头上的资料,令李俊成疑惑的是这股本已经结束的经济战争,美国方面却没有动手。

    日本目前经济形势,很明显是处于经济浪潮的尖端,而反观这几天日本这边的股市却极为奇怪,开始几天的全盘下的跌顿时把在东南亚的那股资金流吸引了过来。

    而面对日本股市的大规模抛售,这股资金流也是不断的接受买进,回想起以上的记忆,虽然在这个世界还没发生,但是李俊成也可以确认了日本政府以及当地企业是不可能这样抛售自己的股票的。

    那么唯一的一个说法就是美国的金融家在疯狂抛售这些股票了,一旦欧洲这边的资金全部把这笔资金吞下后发觉依然阻止不了股市的下跌,大家也会在第一时间明白这是一个阴谋。

    想到这里李俊成也是暗自擦了一把冷汗,美国居然私下埋伏在日本这么多的融资企业,一旦全盘撤资那会导致欧洲这股资金流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很有可能退出这场游戏。

    而对于日本来说,无疑就是更严重的打击,这也无疑就等于是‘泡沫经济的破灭’。

    缓缓的放下了纸笔,李俊成也是从地板上站了起来,随后换了一套很低调普通的衣服,带上帽子后则是神情凝重的走出了房门……

    ……

    一九九七年六月一日,《命运》第四部全球公映,相对比目前亚洲混乱的金融局势,这一次关注的人自然不是太多,但是依然有大部分金融家选择了追看这部影片。

    伦敦篇寻找失落的遗迹中,此刻第一批看到这部影片的金融家对比之前三部,顿时发觉了一个极大的暗示,那就是整个欧洲的金融体制并不适合长久作战。

    由于当时欧洲货币没有统一成欧元,在第三部的《命运》中彻彻底底的揭露了所有的弊端,通过大街小巷中的不同货币流通繁琐情况的细腻描述,此刻许多金融家也顿时受到了启发。

    也许这次亚洲的攻势不适合长久作战,甚至有许多权威的金融家已经对于整个国际汇率进行分析了。

    当然亚洲金融危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此刻的日本,甚至简单到妇女儿童拿钱过去都能卷回一笔资金,这样说也不足为过。

    假设一名欧洲人是欧洲财团,他当然知道现在在发生着什么,而此刻他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

    而受到巨大资金流影响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这种势头只要持续一周,随后股市和房地产就已经赚到了一倍那就是48000亿日元。

    这时,根据自己股票以及日元汇率,达到最高点时,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两周内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接近300亿美元。

    在短时间内能够赚到这么多钱任谁也不会抵挡住这种诱惑的,而此刻的《命运》人们却只关注,并没有采取行动。

    这毕竟是一部电影,在绝大多数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