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难!(2 / 3)  水煮清王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可以制出另一种高产的水稻,罪臣初也以为费迪南这是在胡说,是另有打算,毕竟,满洲如何能种水稻呢?可是,后来罪臣想到了一件事……”

    “什么事?”

    “皇上,朝鲜似乎也种水稻啊……而且,那里比奉天还要靠北,所以罪臣就想了,既然朝鲜也能种水稻,为什么稍南的奉天就不能种了呢?而且,费迪南坏满洲土地又有何用?种植水稻也肯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如果没有高产水稻,又有什么人会跟着他去种呢?朝廷也不会允许啊!……而且,满洲是我大清的根基之地,那里到处都是满洲人,他如果想在那里闹事,岂不是自找苦吃?”

    “嗯,说得有道理!……你就派人去给他找野稻子了,是不是?”

    “皇上圣明,罪臣当时也并不以为是什么大事,所以,就派人去南方找了两株稻苗……”高士奇小心说道。

    “可他一下子就种了一千五百亩,难道那什么高产水稻他弄出来了?……不对,两株稻苗,就算成功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培出够种这么多土地的秧苗呀!……”康熙虽然不懂农业种植,却也知道这不太可能。

    “皇上,臣当初也收到过费迪南求秧苗的信,本以为他是胡闹,就没有理睬,如今听高江村所言,似乎又有一些道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费迪南并没有隐瞒的意思,这么看来,他或许没什么恶意……”熊赐履也记起旧事来了!(高士奇,号江村)

    “不管有没有恶意,他在奉天乱种东西就是不行!……就算不治罪,皇上也应下旨训斥,制止他这么胡来!”索额图看到场上气氛又有一些变味儿,这些人竟好像都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便有些恼怒地说道。

    “皇上!……水稻亩产高于小麦,据臣所知,水稻亩产约为两石左右,即二百四五十斤,而小麦则不过亩产一百五六十斤,这中间之差,可谓大矣!且不说那费迪南能不能弄出良种稻,就算弄不出来,若是能在满洲之地广植粮秣,则我大清又多一粮仓啊!……”熊赐履预想到满洲到处是粮田的情景,禁不住激动道。(根据网上所查,清朝康熙年间,小麦均亩产为167斤,广西、贵州等地最少,才六十几斤!而康熙五十一年推行了一种良种稻之后,江南水稻的平均亩产也不过才两石八斗,一石约合一百二十斤!都远远低于现在的水平。)

    “熊大人是不是想得太美了一点儿?满洲是我大清之根基所在,怎么能在那里乱来?而且,那费迪南在满洲种植水稻,若是不成功,传扬出去,百姓会说什么?我大清龙兴之地,竟比不上那朝鲜弹丸之地?……这后果,何人来负?”索额图别的不行,跟人挑刺儿还是有点儿能耐的。

    “这……”熊赐履一时激动,没想起满洲的特殊地位,经过索额图的提醒,刹时脸色发白!……满洲的事情,哪里能轮得到他们这些汉官来发话!

    “张廷玉!”康熙突然叫道。

    “臣在!”张廷玉立即躬身答道。

    “你马上动身前往奉天,找那个费迪南,看看他怎么说!”

    “遵旨!”没有任何耽误,张廷玉转身就出了上书房。

    “皇上,何必派人去问话?您只需下一道圣旨,让那费迪南来一趟京城就是了,而且,为了这么一件事要专门派一个钦差,是不是有点儿小题大做?”索额图又有些不解地看向康熙。

    “小题大做?哼,什么小题大做?这可是大事,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康熙不悦的看了一眼索额图,说道。

    “国计民生?皇上的意思奴才有一些明白了……只是,奴才还是有话要说!”

    “讲!”

    “皇上,且不说费迪南能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了,满洲人少,又能开出多少地来?难道您打算大量移民到关外?那岂不是动摇了国本?”索额图经过这么一会儿,已经感觉到了康熙对这整件事情的态度,马上也适当地调整了自己的策略,不再坚决反对,但却提出了一项最大的难题:大清朝对满洲是实行封禁的!

    这种封禁缘起于天命年间(即努尔哈赤时期),其核心就是保护“龙兴重地”!而其目的则是保护并独享故乡的经济资源,保护满人“国语骑射”的文化传统,保护大清兴起的圣地不容破坏。……这几条,即便是对清朝的皇帝来说,也几乎是不可触动的条款!因为如果违反了,就相当于“不敬祖宗”,对皇帝来说,也是“不孝”的大罪,哪怕这个皇帝是威权极高的康熙,也会十分被动!

    而且,就算康熙移民移的不是汉人,而是满人,可这些满人又有几个会种地的?

    “朕知道你的意思,所以,才会派张廷玉去一趟奉天!……唉!”康熙本来有些兴奋的心情被浇了下去,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天命年间的封禁确实保护了刚刚兴起的满族,使其没有受到南朝的风气影响,保持了当时满洲军队的战斗力,可是,现在这种封禁还有多少作用?平三藩的时候,八旗军就已经是连战连败了,最后朝廷是靠的汉军绿营才取得的胜利,如今,这些旗人不仅不思悔过,反而变本加厉,享受着朝廷每月给予的例钱,不事劳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