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一章 打(2 / 3)  水煮清王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产粮。如此一来,虽然表面上赔了,可是,他却正在一步步的蚕食着朝鲜的粮食市场,到时候,只要他一句话,朝鲜将全国饿肚子。

    同样的阴谋也正在日本进行着。

    不过,相比较起来,在日本进行的“投资”可就大的多了。

    因为打日本主意的并不只是费老头一个。

    费老头玩的是粮食,莫睛则是玩的纺织品和其它各种商品。在建立了自己的纺织厂之后,莫睛并没有急着向关内开拓市场,而是首先把目光定在了日本。而且,她一边倾销着各种毛纺织用品,一边还手拉晋商和费老头,大肆朝日本贩卖奢侈品和生活用品,同时在日本疯狂的搜刮各种贵金属,金、银、铜,一样都没少弄。

    而她的这种举动,也同样的不是自己出面,也是在日本找了代理人,有几个还是一些特权商人,这些人在大阪都有着不低的地位。而此时日本的情形,也大大有利于莫睛他们的这些动作。

    德川幕府建立后经过这么多年,又经过了几十年前天草四郎领导的岛原之乱,幕藩财政极其困难,武士浪人的背离情况也十分严重。前些年,四代将军家纲在位时,为了解决这些情况,借口对各藩大名以及旗本整饬纪律,判处“改易”、减封、没收俸禄者达26件,节省俸粮80万石。而家纲去后,接位的五代将军纲吉老兄更狠,没收大名以及旗本等贵族俸禄四十六次,为幕府省了161万石禄米。

    然而,在他们这种“武断政策”下,许多失去领主的陪臣武士生活无着,不得不沦为失籍浪人。不仅使得幕府所在的江户连续发生了数次由浪人主导的反幕事件,而且,江户城内各处“游侠”(旗本奴、町奴)闹事也成为了让幕府头疼的一大问题。

    而那位五代将军纲吉除了罢官、降职以节省钱粮之外,还采用了其他的政策。他罢免了贪污专权的大老酒井忠清,打击门阀势力,先后任命近侍牧野成贞、柳泽吉保为侧用人,整顿幕府机构,制订礼法,实行将军集权***。而且,由于尊重儒学,纲吉还任用木下顺庵,获生沮株等儒者,表扬地方上的孝子节妇,罗致室町时代以来有名门家世的人世袭“高家”之职,企图用儒家思想和繁文缛节来纠正武家政治积弊。但是,他依靠三纲五常的说教、仪式、服制的文饰,却并不能解决这些政治经济问题,相反,由于形式化的礼仪需要庞大的耗费,反而使得幕府财政进一步困难起来。另外,纲吉不仅热中于朱子学,还迷信佛教,听信僧侣愚弄。由于僧侣说他没有子女是前世多杀的报应,须切戒杀生,尤其因纲吉生于戌年,所以要特别爱护狗。于是,纲吉为此颁发“爱护生类令”,百姓因杀伤狗及其他禽兽而被处死刑、流放的不断发生,终致大家不敢养狗。这还不算,纲吉还向百姓征税,建立大批狗舍来收容野狗,以致江户郊外的狗舍居然达到了四万多只。气得百姓纷纷在底下驾纲吉为“犬公方”(狗将军)。

    这么多的问题,再加上幕府***,奢侈成风,财政失调进一步严重,德川纲吉只得任命“勘定奉行”(官职)获原重秀改革财政,可这个获原重秀却并非什么大才,他利用职权,听凭特权商人建议,居然在改铸货币时降低成色,虽然使幕府获利达500万两,暂得弥补财政。可是,这个做法却使得币价大跌,引起物价高涨,民不堪苦,幕藩财政更加困难。于是,纲吉不得不再次增税乃至以“征借”为名,减低陪臣武士俸禄。但这种做法也是有限度的,幕藩只得用贡米作抵当,向京、阪商人借款。家臣武士更艰苦,武士靠副业维生的愈多了。

    如此这些,由上而下,经过各级贵族和商人的加压,又重重的扣在了日本各地农民、以及城市平民的头上。这些人的生活愈加艰苦。

    而日本这种上下两极的严重分化,使得莫睛的廉价毛纺织品也十分畅销,各种走私活动在不少收入减少的大名私下支持下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

    不过,这些都只是“小问题”。日本真正的大问题是出在北方,北海道。

    北海道在后世就是日本的农业中心,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松前恒介自从有了强大的靠山之后,按照于中的吩咐,开始派人在日本的其他地方大肆招收百姓到北海道开荒,同时还招收武士到松前藩效力。由于他的条件是提供一年的粮食和种子以及相应的土地,还有较低的税收,大批生活困苦的日本百姓顾不得关于虾夷地荒凉的传说,开始向北迁移。同时,失去武士地位的浪人,或者生活困苦无依的武士也开始朝着北海道进发。而这种事情在进行了一年之后,松前恒介又派遣一些原属本州以及其他各地的百姓或武士回到原地,将北海道的事情来了个现身说法,使得“北迁”的情况愈加热烈。

    而这件事情在开始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已经被幕府和各地贵族所察觉。不过,虽然怀疑松前藩为何突然有了这个本钱,可是,由于开始的时候这种情形只不过是几个,几十个的北迁,并不是很严重,又能够稍稍减轻一下自己辖地的压力,所以,幕府和各地大名并没有“小题大做”,后来虽然情况稍严重了一些,可是由于贿赂到位,依然没有惹起太多人的在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