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一章 左右为难(2 / 3)  水煮清王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祥翻了翻眼皮,又朝胤禛笑道:“刚才于成龙和河务总督陈潢到了,皇阿玛召见群臣,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吵起来了。现在主舱那边正热闹呢。我说四哥,我可是看咱们兄弟才拉你一起去看看的……”

    “主舱吵起来了?”胤禛心里微觉诧异,不过,看到胤祥微微露出了一点儿急切的样子,他顿时就明白过来这小子打的是什么主意。这个浑小子。分明是自己想去看热闹,又怕挨训,这才装好心过来拉自己一起去。那样的话,就算要挨训。也是不都由他这个兄长的担待了,这小子肯定是屁点事都没有。想到这里,胤禛突然对这个十三弟产生了一点厌恶的情绪,他最烦的就是别人在他面前玩儿心眼儿,如今这个十三弟才多这么点大就开始玩儿心眼,以后岂不是又是一个危险地主儿?尤其可怕的是,胤祥可远比其他皇子有更加强大的潜势力。

    “四哥,你不是吧?怎么又走神儿了?我真实服了你了!走走走啦。在不走就没好戏看了!……”胤祥哪料得到他地这个四哥在这一瞬间就想了这么多,看到胤禛在听到他带来的小心之后居然不是大感兴趣。反而是发起了呆,顿感无趣,想到要是去晚了就没热闹可看了,一着急,拉着胤禛就往舱外走去。胤禛犹豫了一下,终于也跟着他出去了。

    ……

    康熙所在的主舱并没有人在吵架,毕竟,在皇帝面前吵架那可是“失仪”之罪,所以。当事人只是管自己的行为叫做“争论”。

    只不过他们真轮的有些激烈罢了。

    这也难怪,如果只是飞扬古和于中、施世膘几个人在倒还算了,偏偏康熙这回召见的人里还有蓝理、万正色这样的莽人,在加上和陈潢一起赶来的于成龙,一旦争起来,那是想不激烈都不行。

    何况,他们争论的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那就是“战争与和平”。

    话题地挑起一切都要归结于于中的那个同宗,于成龙的“挑衅”!

    本来嘛,这几年托马德的福,于成龙有了安徽这个不断发展的省份的帮助,省力不小,两省互助互利,配合默契,关系融洽。可是,这并不代表着于成龙看到于中就会表现的多么亲热,事实恰恰相反,熟知百姓生活困苦之状的于成龙对于任何一场战事都几乎持反对态度,因为,清代历来的估计就是把战争所费都摊到老百姓的头上。当年康熙西征葛尔丹,于成龙还在做江苏巡抚,被要求每年多收数百万石军粮,现在想起来他还感到对不住江苏百姓。现在于中居然又打了一场,而且还是毫无道义,属于“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那种,他当然不高兴了。在他看来,于中这是没事找事,虽然一时获利颇丰,可却使得朝廷无缘无故增加了一个敌国,如果日后出事,必然会使得今日所得加倍的赔回去。那时,倒霉的还不是平头老百姓?所以,出于“倚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在来时的路上,于成龙就想着开始***于中了,陈潢虽然知道,可明知道拦不住还要去拦就是找罪受了,所以,干脆当什么都不晓得,由得于成龙自己闹腾。

    不过,于成龙虽然厉害,可他这回发威却找错了地方。此刻跟在康熙身边的可不只是于中一个武将,蓝理和万正色都比于中好战的多,也暴躁的多,尤其是蓝理还正在打算学于中一样也跑到东面儿去干一票儿,自然不能让于成龙把基调儿给定好,要不然,岂不是所有的打算都白费了?他老了,已经没几多少年的蹦头了!这一次要是打不成,再过一段时间,就算康熙不让他退下来,恐怕他也没那个劲儿了。

    所以,当于成龙***于中“暴虐不仁,妄动战事,不利于国,遣害于民”的时候,蓝理忍不住冒出来反讥了几句,说于成龙是“妇人之仁,空言仁义,不足以成大事”。

    以此为开端,争论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高潮。于成龙单挑众武将,争论也越来越激烈,胤祥刚才指的“吵架”就是指的这个。不过,也幸好有康熙在侧,再加上高士奇等人在中间和稀泥,还有于中这个直接受攻击者表现得也还有些风度,于成龙和蓝理等人由针锋相对渐渐的开始变成了讲道理,如此一来,于成龙就占了优势,蓝理和万正色这两个大老粗只支撑了一会儿就败下阵来。武将行列之中,施世膘依旧一言不发,飞扬古也只是笑嘻嘻的冷眼旁观。只剩下于中一个人!

    而等到胤禛和胤祥哥俩儿赶到的时候,正碰上于成龙开始把炮口转向于中开火。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逼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生?’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国立需三,去兵为首,如今我大清虽然国泰民安,可是,百姓生活并不宽裕,于大人你却妄动刀兵,遣害于民。如此,将有以兵事迫百姓‘去食’之可能。君子所不为!”

    说完,于成龙就盯着于中。眼睛一眨也不眨。

    “这个……于大人,你说的这些我只能听个马马虎虎。我想,你还是直接说白话吧,要不然我只有告你扰乱视听,故意欺负人了!”尽管身边的人已经被于成龙连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