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7章 河西局势(二更)(1 / 2)  重生之大唐中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李带着使团一行抵达兰州时,刘麒带着安西都护府和兰州刺史府一众官员早已等候多时。

    虽说刘麒的官职这些都比李高,本身还是国丈,不过他知道李担负的重任,自然不会去摆架子。

    刘麒这个大都护只是过渡,皇后刘晨妍不止一次向李晔埋怨这个事,等陇右局势彻底稳定下来,肯定会有其他人前来接替。

    看到刘麒亲自前来迎接,可把李吓得不轻。

    “下官李参见刘大都护、王都护和尚都护。”

    见到刘麒在城门处等候,李早早地下了马车,步行来到刘麒面前微微行礼。

    李跟刘麒没打过多少交道,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将,而且对方还是国丈,李也不敢跟对方保持太过密切的关系,以免遭陛下猜忌。

    刘麒等人笑了笑,随即还礼,“李尚书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刘某已经在城中安排好了地方,而且今晚专门在大都护府设宴为使团的同僚和随行的将士们接风洗尘。”

    “有劳大都护!”

    随后刘麒便向李介绍了两位副都护王建和尚广思以及兰州刺史王抟。

    相比于王建和尚广思二位,李其实更对王抟感兴趣。

    王抟是东晋名臣王导的后代、武则天时宰相王方庆的第八世孙、唐肃宗时宰相王的曾孙,可谓是名门之后。

    其本身也是进士出身,现在担任兰州刺史,下一步调回长安的几率很大,意味着后面两人就有可能同朝为官了。

    礼尚往来,李也介绍了使团随行人员,不过除了少数几人,其他的无法让刘麒等人多少兴趣,只不过出于礼貌,问候了一下而已。

    进了兰州城,距离晚宴还有些时间,众人便在都护府的议事厅坐下,墙上就挂着一副简易地图。

    的确很建议,除了安西都护府下辖的各州有详细标记外,其他的地方都只是大概的标记。例如西边的吐蕃,标记了最近的几个部落,那也是目前安西大都护府仅有的一些威胁。

    廓州、鄯州等地倒是有些大部落,但距离陇右有些距离,而且如今吐蕃境内内乱不断,也不会主动来挑衅大唐。

    虽然右天策军只有两万多人,但可不要小瞧了此时的右神策军。

    此时右神策军已经全员配备战马,专职的骑兵就有一万五千人,而且其中一部分精锐已经开始实行双马制。

    这可是全副武装的一万五千骑兵,周围的吐蕃部落,同等数量下可不是右天策军的对手。

    不过整个河西走廊并不是没有那种超级大部落,一个是在甘州,一个在凉州。

    在甘州的是回鹘部落,也就是所谓的甘州回鹘。

    甘州回鹘是真正的大部落,人口超过20万,而且还在增加中,河西走廊的回鹘部落都在朝着这里聚集。

    甘州回鹘在牙帐所在地山丹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城市。据记载,甘州回鹘新建的城市占地25平方公里,是仿照前回鹘汗国都城修建的,城墙高达三丈有余,碉楼高四丈,望楼高五丈。

    这意味着甘州回鹘全力之下可以出动六七万军队,而且大多还是骑兵。

    这样一股势力可不小了。

    因此甘州回鹘也是目前归义军最大的外敌,其次就是六谷部,这也是一个有着十几万人口的部落联盟,带甲之士也有四万余人。

    除了这两个部落外,还有西州回鹘以及归义军辖地内的那些游牧民族。

    其中六谷部属于部落联盟,侵略性并不强,主要是抱团取暖,经过几十年发展成了现在这个规模。

    西州回鹘跟安西大都护府隔着整个河西走廊,所以安西大都护府的敌人其实还是甘州回鹘。

    不过安西大都护府也不担心甘州回鹘来侵犯,毕竟隔着六谷部,而且也不怕甘州回鹘。

    虽说安西大都护府的主力是右天策军,不过加上各州州兵,以及境内的吐蕃、羌族、温末等部落,也能很容易集结起四五万骑兵。

    王建用木杆指着地图,“整个河西,最大的势力还是归义军。整个归义军的军队加起来大约有十余万,这也是其能控制河西走廊的原因。

    不过归义军并不是铁板一块,整个归义军下辖各州,除了肃州外,其他的都被张议潮的儿子、侄子和女婿分别占领。

    现任节度使张淮深是张议潮的侄子,其势力在伊州,不过十三年前伊州被西州回鹘占领,导致张淮深的势力被削弱不少,这才有了现在归义军内部不稳的局面。

    而归义军内部的四大势力,实力最强的是凉州刺史张淮鼎,这位是张议潮的儿子,拥有着河西最大、最富饶的凉州,手上精兵两万余人,拥有一万多名骑兵。

    其次是沙州刺史索勋,这是张议潮的女婿,掌握的兵马上万人。

    第三就是张议潮的十四女婿李明振,甘州刺史。

    第四是肃州的龙家。

    张淮鼎现在染指归义军节度使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不过我们怀疑其可能已经跟索勋等人联系上了,毕竟索勋是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