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2章 熊津都督府(1 / 2)  重生之大唐中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爱卿倒是说的有些道理,册封他为后百济王就算了,让他担任熊津都督府都督如何?

    正好在两百多年前,甄萱控制的区域是熊津都督府的辖地。”李晔想了想说道。

    “陛下圣明!”李振拱了拱手,算是不反对了。

    “既然要册封,就选个时间让甄萱的使臣来面圣吧。”

    李晔册封后百济王甄萱为熊津都督府都督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特别是在新罗境内。

    大唐的这一纸册封,算是承认了甄萱的合法性,无疑让新罗王室很淡害怕。

    他们当然知道这熊津都督府是什么意思,当初大唐因为跟吐蕃作战,新罗便趁机夺取了百济故地---熊津都督府。

    虽然后面新罗入大唐请罪,但新罗占领熊津都督府成了事实,大唐后面也就没有夺回的意思了。

    如今大唐再次册封甄萱为熊津都督府都督,可见大唐对当初新罗是有多不满,故意设立这个都督府来恶心新罗。

    甄萱本就占据两州之地,如今又得到大唐的册封,上下可谓士气如虹,以如今新罗日落西山的颓势,不一定能挡住。

    所以在消息传到新罗后,新罗王便派出使臣前往洛阳,希望可以得到大唐的原谅和支持。

    若是任凭甄萱继续攻打,新罗王室可能不复存在。

    当然,这次使团还带了不少新罗女子,更是不乏王室女,可见新罗为了能得到大唐支持,开始大规模卖女人了。

    本来新罗王室还想找何东,可是在李晔下令禁令后,何东等三大皇商都不敢继续跟新罗各势力合作了。

    新罗王室这边紧急派人去大唐求援,而甄萱得到册封后便磨刀霍霍,准备大举进攻庆州了。

    同样磨刀霍霍的还有平壤都督府。

    “启禀都督,齐鲁道、河北道和淮南道再次送来五千士兵,其中还有两千骑兵。”

    平壤,当运送五千士兵和大量补给的船只抵达码头后,一清点完,作为平壤都督府司马的崔远就连忙前来汇报。

    崔远是博陵崔氏出身,跟清河崔氏出身的崔安潜、崔昭纬等人并不是一个家族的。

    在上千年前,大家可能是一家人,但分家都上千年了,血缘关系都快没了,所以关系也就不是多密切。

    虽说李晔在打压世家,但也没有一直逮着往死里整。

    只要大唐继续延续,世家就会一直存在,李晔不可能彻底铲除世家。历史上的世家消失,主要还是唐末五代持续了近百年的战乱,导致世家子弟死伤惨重,到了南宋末期,南方士族也几乎完蛋了。

    世家的存在有一定的好处,但在李晔看来坏处更多,威胁皇权,同时也不利于寒门以及普通子弟的发展。

    而寒门以及普通人家的子弟没有发展前途,势必会让那几个世家把控住朝局,又是威胁皇权。

    所以李晔在完善官学的时候,也增设长安书院、山南书院等,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朝廷的官员增添新鲜的血液。

    这样一来,世家虽然会一直存在,但李晔会想办法多扶持一些小世家和寒门子弟等的家族成为新的大世家,来削弱那些老世家的话语权。

    “还有两千骑兵?这倒是一个好消息。”杨师厚点了点头。

    在之前,平壤都督府的唐兵只有七千人,其中两千骑兵。

    攻占海州和黄州后,杨师厚便征召了一部分新罗士兵,大约三千人,主要负责防守和带路什么的。

    在这五千步骑抵达之前,意味着平壤都督府已经有了一万军队,若是加上这五千步骑,平壤都督府手上的兵力的确偏向于富裕。

    “都督,那接下来我们是打算出兵弓裔部?”作为副都督的杜建徽猜测道。

    弓裔部虽然作为新罗三股势力中最强的,但本身并没有彻底统一新罗北部各州县,实力虽强,但相对于唐军来说,却是强不到哪里去。

    现在平壤都督府有一万五千军队,骑兵四千人,足以从弓裔手中再咬下一块肥肉。

    是因为平壤都督府本就是大唐从新罗身上咬下来的肉,他们跟弓裔也发生了冲突,这个时候攻打弓裔,怎么看都是最好的选择。

    杨师厚摇了摇头,“弓裔肯定会防备我们,若是我们一有异动,他们肯定会固守城池。天策炮和火炮都还没配备给平壤都督府,这个时候若是陷入攻城战,对我等不力。”

    “都督不打算攻打弓裔部,拿去攻打哪里?圣上对于新罗的战事十分关注,若是我等坐拥一万多大军而趁机开疆扩土,岂不是辜负圣恩?”在如今整个朝廷都陷入开疆扩土的氛围中,崔远这个世家子弟也不例外。

    若是能开疆扩土,那可是能封侯拜相的,别人不好说,他崔远世家出身,若是这种功劳在身,仕途青云直上是很有可能的。

    “你们觉得南海府如何?”杨师厚指着地图上一处,询问着几人的意见。

    “南海府?”崔远吞了吞口水,“都督,你在说笑吧?”

    南海府并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