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节、1994年原浆白酒(2 / 3)  黑道风云二十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哦,那……”

    “咱们都少喝点吧!”赵红兵总是这样,在没喝酒之前总是挺矜持,推说不能喝或者是建议少喝。但是二两酒下肚以后,谁不让他喝他跟谁急。

    “红兵大哥,给你介绍我的两个朋友,从小跟我一起玩儿到大的,这是先儿哥,这是大耳朵。都是我们西郊的。”西郊混子的质量全市闻名,丁晓虎和他的这两个朋友更是西郊混子中的极品。

    “红兵大哥,你不认识我们,但是我们认识你,我们兄弟俩敬你一杯!”先儿哥和大耳朵站了起来。

    “呵呵,坐下吧!别那么拘束,肩膀齐为兄弟,别那么客气!”赵红兵说。

    “好,肩膀齐为兄弟,听你的!”这俩小子一口干了3两3的白酒。

    “……”赵红兵一咬牙,也把酒干了。

    “你出来以后,我们就跟着你混了”

    “跟我混啥?有啥混的?要么你们去跟张岳玩儿去吧,我给你们介绍,张岳在社会上比我玩儿的好,真的,你看他的那几个兄弟,各个开着车挂着粗金链子,要么跟费四玩儿去,他混的也不错,你们跟我玩儿也玩儿不出来什么。”

    “张岳混的是好,费四也挺有名,但是社会上谁不知道,他们都是你的兄弟。”

    “不算是我兄弟,我们都是朋友。”

    “反正不管怎么说,我就跟你混了!我绝对不去做别人的小弟,就给你当小弟心甘情愿”

    “…………”

    “红兵大哥,出来以后,想做什么生意?”

    “没谱呢,沈公子说包个小区防水防漏的工程,我也不认识做这个东西的……”

    “先儿哥的表哥就是做这个的,正好啊!”

    “是吗?有时间介绍出来认识认识,吃顿饭。”

    “好!”

    就这样,赵红兵混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小弟,三个小弟,被逼无奈收的。

    士为知己者死。士为知己者死中的“死”未必是悲剧,而是“士”的理想。知遇之恩,就是以死相报的。

    二狗清楚,丁晓虎愿为赵红兵去死,只愿意为赵红兵一个人去死。

    前几天,二狗曾看到一句话:“崖山之后,已无中国”。崖山,是值得中国人牢记的一个地方,在这里,中华第一次彻底的沦陷。陆秀夫困守崖山,无路可遁,怀抱南宋少帝跳海后,十万南宋军民跟随陆秀夫壮烈蹈海泰然赴死,中华亡,亡于蒙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骨气有节气的中国人都已经跟随宋帝蹈海了,剩下的,都是亡国奴。亡国奴的后代,不要妄谈中华文明,更不要妄谈道德与节气。二狗不这样认为。二狗认为:一个文明如果有持久的生命力,绝不会仅仅依*DNA来延续和传递,而且DNA也无法完成延续和传递。杨康的儿子可以是杨过,宋远桥的儿子可以是宋青书。宋亡不足百年以后有明,明亡二百多年后有中华民国。中华文明,总有那种让人留恋且震人心魄的力量,绵绵不绝。“士”的精神更是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什么是“士”?什么是“士”的精神?

    是田横墓前自刎的五百条汉子。

    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是把大腿肉送给重耳的介子推。

    还是把自己项上人头当礼物的樊于期。

    甚至是孟尝君门下的鸡鸣狗盗之徒。

    “士”分很多类:谋士、辩士、勇士……虽然类别很多,但他们具备同一种高贵的品格:忠诚。忠诚于自己的主公,主公以国士待之,士即以国士报之。所以二狗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士”,最重要的并不是能力,而是品格。

    中华文化数千年不亡,“士”和“士的精神”仍然在我们普通人的身边。并非“士”都高居庙堂,更多的“士”就在市井之中。

    在以后的十年里,丁晓虎对赵红兵,就充分诠释了“士”的精髓。毕竟丁晓虎是个江湖中人,不像二狗一样*忽悠吃饭。如果当时把丁晓虎换成二狗,二狗一定跟赵红兵拽上几句,必须拽,必须的:

    “弟,丁晓虎,塞外布衣。生于改革开放之盛世,却放迹于草莽之中。”注意语句抑扬顿挫。

    “虎本聪颖,文采斐然,洋文术数无所不通,初有志于学,欲考取功名以兼济天下。然天不从人愿,西元一九九三年,虎年方十五,忿师极尽偏袒之能事,乃辍学,入江湖。”悲恸些,再悲恸些,略带忏悔,对,就是这样。

    “虎虽弃圣贤之书于学堂,束诗词歌赋于高阁,但仍不敢忘《春秋》大义也!”慷慨激愤些。

    “虎年十六,已名动江湖,怀七寸之利器、凭满腔之热血,快意恩仇,快哉!”目光炯炯忆往昔。

    “然善恶终有报,西元一九九五年,虎锒铛入狱。古人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虎南冠之日,幸逢红兵大哥谆谆教诲虎处事之道,消虎一身之戾气,虎甚为感激,遂有心愿:红兵大哥出狱之日,虎必当以美酒相待,虎必当效犬马之劳。”

    “江湖中人何止千万?红兵大哥可用之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