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节 城里的流氓,把梦照亮(2 / 4)  黑道风云二十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儿。

    一个礼拜后,工程招标开始,就张岳一个人去的,连个竞争对手都没有,他不中标谁中标?

    案例二:酒水饮料推销员

    黑社会头子张岳怎么还卖啤酒饮料了呢?

    且说我市有个啤酒厂,这个啤酒不是难喝,那是非常难喝。在我市曾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很多城市也都有:

    一个刑警审讯嫌疑犯:“你说还是不说!”

    “……”嫌疑犯不说话。

    “好,那你在这坐着吧,别睡了!”

    “……”嫌疑犯还是不说话。

    “……你有刚!”一天一夜过后,嫌疑犯还是什么都没说。

    “报告ZF!我想喝水!”

    “现在我们队里没水,你要是招了,我出去给你弄点水去。”

    “……”嫌疑犯还是什么都不说。

    这时,刑警队队长进来了,很淡定的看了嫌疑犯一眼,然后缓慢而有力的说:

    “小张,给他弄点XX啤酒去,他不是渴吗?让他喝!灌他喝!”

    “!!……ZF!!我全说了,我认罪,我啥都说,千万别让我喝XX啤酒啊!”

    所以说,这啤酒忒难喝,难喝的程度有如满清十大酷刑。因为忒难喝,所以卖不出去。

    啤酒厂要倒闭了这么办啊?厂长得想办法啊?厂长就找到张岳了。

    “现在咱们市的啤酒市场都让外地啤酒占了,啤酒厂都快倒闭了,工人也快下岗了。张总是咱们市的社会名人,也照顾照顾咱们市的企业,想想办法呗?”

    “行啊,我想想办法去,给我个独家代理吧?”

    “谢谢张总了!”

    “客气,有多少力出多少力。”

    没出俩月,价格在1块5到3块之间的其它品牌啤酒在我市基本绝迹了,要么啤酒是6块钱以上的外地啤酒,要么是本地啤酒,再或者就是罐啤。当年我市消费能力比较低,市民只能咬牙喝张岳代理这个我市的啤酒,所以饭店里,啤酒总就存这么一种。

    沈公子一喝啤酒就骂张岳。

    张岳每次喝这啤酒时候也是皱着眉头,呲牙咧嘴,看起来挺难受,说:“真TMD难喝!再也不喝了!咱们整点白的吧!”

    光这啤酒一项,张岳98-99年至少赚了几百万。

    话说回来:我市这啤酒一旦喝习惯了,还真适应不了其它品牌的啤酒,二狗后来读大学时再喝别的啤酒感觉那都不是啤酒,因为我市这啤酒根本就不是啤酒的味。

    终于有一次二狗在上海喝多了,小半杯黄酒没喝完然后又倒上了大半杯啤酒,一口干了下去后,忽然间热泪盈眶:我操,我想家了,我喝出了家乡的味道,家乡啤酒的味道,那浓浓的乡情,都在这半杯黄酒加半杯啤酒里。

    案例三:……

    总之,张岳赚钱的途径万万千,数钱数到手软。

    赵红兵虽然名声不比张岳小,但赵红兵还真就没张岳那股土匪劲儿,别看张岳又卖电梯又卖啤酒的,这些事儿赵红兵还真未必做的来。

    在吴老板这事儿解决以后,赵红兵和沈公子还真的短时间没事儿可做,成天发呆。

    赵红兵等人发呆归发呆,但是真的有人崇拜他,二狗知道有个人崇拜他,由于这个人在后来的故事发展中也算是个重要人物,所以二狗简单介绍他,在下文中,二狗把他称为大志。

    大志是农村人,上数100代都是农村人,包括大志也是农村户口,刚刚进城1、2年,举家从农村搬进了城里。中国在九十年代末农村城市化进程在加快,羡慕城市人生活的农村人经常漫无目的的有点积蓄就举家进城,希望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这是历史的潮流,谁都无法逆转。

    当农村人进城以后,才发现城市的生活之艰难。尤其是在我市,城里人的生活多数根本不如农村人,农村人起码饿不着,但在我市90年代末期,市民揭不开锅的多了。

    大志的爸爸在农村的时候就开了个商店,赚了点钱,然后把乡下的地承包出去,带着钱搬进了城里,又在城里开了个商店,这个小商店生意不太好,但全家就得*这个活着。生活,挺困难。

    困难归困难,但是大志的爸爸还是要供大志读书。大志是家中的独子,学习成绩并不好,考高中落榜以后,被大志的爸爸送进了我市一所财经的中专学校,据说能就近的伺候大志,让大志安心读书,也是他父母决心进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九十年代末期,中专已经不需要努力的去“考”了,基本上,花钱就能上。望子成龙的大志爸爸每年至少要拿出一万元供大志上学。

    但大志,真不是个读书的料。尽管家已经搬到了市里,但大志还是坚持不再家住,一定要住校。为什么啊?因为住校自由啊!大志爸爸拗不过他,只能同意。

    98年春开学伊始,大志拿着爸爸给的2000多块学杂费和生活费去了学校,上午在学校里转了一圈,排队没交上钱,下午大志就钻进了马三的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