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四章 学到就要教到(2 / 3)  医路坦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千年的因缘吧。

    没办法了,没有什么好办法了,现在只能指望张凡的技术。

    “建立血管!准备放大镜!”张凡点了点头,直接开始下令。

    原本血管神经手术,用显微镜更精良,放大倍数更好。

    但患者烧伤太严重,不光切开了气管,身上各种的通道引流管太多太多,太占地方了。显微镜体积太大了,不适用,只能上放大镜了。

    医疗上的放大镜,可不是小屁孩拿着烧蚂蚁的哪种。

    估计上点年岁的人,或许见过修表匠修表的样子,医疗上的放大镜,和修表匠的放大镜特别的像,不过修表匠的是单筒的,而医疗上则是双筒。

    带这个玩意,看着很帅,像是科技狂人一样,其实不是,带上这个玩意,帅不帅不知道,要是不习惯,转头稍微快一点,晕的能让你吐一地。

    而且这玩意特别重,可以这么说,脖子细一点的女医生带着这个玩意做一台手术后,直接能把脖子变直了,脑袋都抬不起来。

    “镊,持针器!”张凡带着放大镜,没办法转头,这玩意说实话,他也不敢太快的转头,他也怕晕啊。

    伸手,护士迅速的把器械传到了张凡的手里。

    “打开管腔!”张凡对着一助说道,一助是首都儿科烧伤科的女主任。

    “好的!”她也带着放大镜。

    两人两双手,交错间,打开了血管的管径。

    建立新的血管,必须要清洗干净血管上的血液,缝合后才能让血液流通,很别扭的一句话。

    但,就是这么别扭。

    血管的重建中,只要有点残留的血液,这玩意就如引爆器一样,就能把血管破损的外皮的某些凝血因子给激活了。

    一旦一个不小心,被激活后,那就麻烦了,连起来一个血管,结果刚松开止血带,血液过来以后,全给凝在一起,形成大量的血栓。

    女主任一手拿镊子,夹起一血管的外膜,一手拿吸引器,随时准备吸取积血和冲洗液。

    张凡一左手拿钳子,夹住血管的另外一侧,然后右手拿冲洗枪,开始冲洗。

    到底是怎么一个动作呢,这样说或许有点模糊。

    很多人小的时候玩过给气球里面装水,其实就是这个么动作。

    气球的口太小,而且还会收缩,所以小朋友们配合着,一人拉着一边,然后把气球伸到水龙头处。

    就是这个一个动作。

    简单吗?不,对于医生来说,这个动作太难太难了,没有几万次的锻炼,想都不要想做这种手术。

    血管外膜也就3~4mm,别说咳嗽、手抖了,只要医生之间,稍微有一点点不同步,这个血管就废了。

    “主任,保持住,放下吸引器,让二助接替你的吸引器,你要给我打开血管外膜,外膜有点烫伤,我要修复。”

    “额!”几个首都的主任,汗水都下来了。太难了,放大镜下搞电镜下才能做的操作,真的,太难了,要求太高了。

    剥离、挑起,然后尖嘴剪轻轻的,轻轻的慢慢的把血管烫伤的外皮剥离修整。

    这玩意,如果放大N倍的话,其实就和做包皮手术一模一样,就是把外皮给减掉。

    手术室外,任丽组织着内科医生一边关注着伤员的生命体征,一边开始让年轻的内科医生们学习专家们的用药。

    “强心剂,当达到一个极量的时候,会出现抑制作用,大家看这里……”任丽一边理解,一边给年轻医生指出重点。

    而手术室内,几个专家带着放大镜,也如同学生一样,盯着张凡的双手,紧紧的盯着张凡的双手。

    他们太清楚,这个操作方式的重要性了。

    老李的材料为什么不能推广开来,原因很多,竞争的材料也很多。

    比如,欧美比较流行的生物培养,就是用患者本人的皮肤经过生物工程,养殖出需要的皮肤。

    这个很不错,但局限性也很强,费时间不说,还费钱。

    这样一来,这玩意就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起,而且,能用生物工程来培养的工作室,全球都没几个,所以,普通人短期内是指望不上的。

    而老李的这个材料,绝对能媲美培养出来的皮肤,但手术要求太难太难了。

    所以,当张凡彰显出他的张氏刀法的时候,众人眼睛都直了。

    “手术,还能这样做?”

    “天啊,原来血管这样做能提高存活率啊。”

    “牛,真的,太牛了。”

    他们太懂行了,当张凡进入关键步骤的时候,他们一个比一个认真,当初的不屑一顾,当初的恼火,现在全都烟消云散了。

    修复血管,修复淋巴,一步一步,张凡做的相当的完美。

    真的,看着战士脸上慢慢的原本烧的坑坑洼洼的脸上全部慢慢的爬出了蜘蛛网一样的血管丛。

    “老李,材料!”就如在实验室的时候一样,张凡要开始使用皮肤材料移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