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八章 检阅(1 / 4)  宋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支支长箭从奔腾的战马上射出,被披红挂彩的稻草人住长箭的重量,无声地倒下来。

    在河东人的喝彩声,拓拔山岳并未拉停战马,发将脚从马镫里抽出来,猛地一跃,身体腾空而起。待到落地一刹那,脚尖在地上一点,又再次翻身上马。

    身后,一百个铁鹞也做出同样的动作,整齐划一如同一人。

    “好!”较场坝边上围观的太原百姓再次叫起好来。

    能够于奔驰的马背上准确射稻草人,并在高速度的冲刺离鞍下马,西夏铁鹞这一手漂亮骑术让人震惊。在观礼台上的李良辅大为得意,他无视身边河东将们脸上的不爽,放声大笑起来,脸上的刀疤微微蠕动。

    前郓王赵楷继承皇位之后,西夏国君派他来太原缔结友好盟约,并顺便讨要今年岁币。恰逢金人入寇大军溃败,新君要嘉奖有功将士,并在太原举行一次盛大的阅兵议事。西夏使节团自然在受邀请行列。

    名义上,西夏还是大宋的藩属天朝上国阅兵,藩兵也要出席。于是,西夏铁鹞也有幸参与,并第一个亮相。

    铁鹞刚才的出色表演让李良辅大感觉振奋,作为大夏国皇帝的亲兵,这一支骑兵不管是骑术还是射术都勘称天下第一,他有信心靠这一手震住河东人。

    如今的大宋已经分裂成两个国家,正统之争也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地常态。作为党项人,李良辅认为,分裂的大宋朝符合西夏的国家利益。西夏本是一个小国,这段时间趁着宋金大战在关大抢特抢,很是捞了不少好处。在他看来,如果宋朝能够就这么分裂下去自然是最好不过。

    天承帝和建炎帝分别登基之后,天有二日,群雄逐鹿。杨华自然要举行一个盛大的阅兵式,以威摄天下,明天承朝之正统。

    照例。这样地盛大仪式。天承帝应该出席。可惜。这几天天气忽冷忽热。赵楷受了些凉。就全权委托杨华主持。李良辅也是要等到这个仪式举行完毕后。才能进宫觐见。

    观礼台上坐满了承天朝地新贵。正是河东军地当家人杨华。李良辅坐在他右首。杨华地左边是新任参知政事赵明诚。这人以前不过是一个白丁。因为是天承帝地藩邸旧人。一飞冲天。做了副相。在他身边。还坐了好几个丞相。分别是前太原知府张孝纯、前书侍郎王孝迪。

    就拓拔山岳得来地消息。天承朝未设首辅。权利分散到各副相手。其。赵明诚是个政治新丁。能力有限;王孝迪以前在东京时有政治污点。根本没什么权力。之所以让他做宰相。也不过是未来招揽旧朝老臣;而张孝纯则是杨华地人。

    因此。国家大政其实还掌握在杨华手。

    至于军权。那是杨华地禁脔。一般人也插不进去。

    武官们都坐在杨华地右边。其有殿前司指挥使古松、侍卫马军司指挥使李鹞、侍卫步兵司指挥使赵明堂。这三人是杨华起家时地心腹。直接掌管全**队。至于负责军队地调遣和移防等事地枢密使则是杨华心腹爱将赵守真地父亲赵清。

    赵清之所以做到枢秘使地高官,主要是因为晋南是他的驻地,而晋南则是天承朝和建炎朝的边境。两个朝廷隔河对峙,赵清身为西军老将,又肩负河防重任,这也算是杨华对他的笼络吧。

    仔细观察了一下众人的座次,李良辅已基本把握住天承朝廷的权利结构。军队完全由杨华说了算,至于央和地方官员,则由三个部分构成:杨华府邸老人、旧朝老臣、赵楷藩邸旧人。三方势力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拓拔山岳冲到观礼台前,一跃下马,单膝跪地:“见过杨将军,见过李帅。”

    杨华笑着一扬手,李良辅则激动地站起来,大声喊道:“铁鹞,大夏地雄鹰,去飞翔吧。”

    “遵命!”一百铁鹞同时大吼,流水一样从绕观礼台半圈,退下了。

    “这位可是拓拔将军,我听关先生说过,你是一个优秀的外交人员,却不想在战场上也是一员猛将。来来来,坐我身边来。”杨华微笑着说。

    “不敢,在下地位低微,不敢与杨将军和李帅同坐。”拓拔山岳又一拱手,大步走上台来,站在李良辅身后。

    李良辅对拓拔山岳地表现很满意,他摸了摸面上刀疤,正要说话。却听得远方一阵整齐的脚步声,雄壮地军鼓声由远而近响了起来。

    李良辅悄悄握了一下拳头,将身体探了出去,他这次来太原,本就为就近观察河东军虚实,以为下一步的谈判做准备。只见,远处地大鼓声突然一停。前来观礼的太原百姓也安静下来,一时间,万籁俱寂。

    但就在这片寂静,突然有一阵轰隆的脚步声传来。一小队步兵走了过来,为首是一个高擎着红旗的旗手,身边是两个浑身闪亮铠甲的护旗手。

    三人身高一般,脚步也一般距离,每一步踏下去,脚掌就重重地拍在地面上。三个人,居然弄出千军万马的声势。

    三人脚步铿锵地走到观礼台前,旗手突然将手红旗一扬,一片红色的大浪,狰狞的三足乌跃上半空。

    旗手站在观礼台前,手红旗往地上狠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