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四章 战争红利(1 / 2)  宋行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二百十四章战争红利

    夜,赵明城相府。

    赵明诚家位于汾水边的一处大院,这里位于河边,风景绝美,坐在楼上,一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粼粼波光。这里本是太原一个富商的宅,可惜半年多的太原保卫战让这家一百多口人死了个精光,这次宅院也被收归太原府所有。

    因为地方宽敝,本来张孝纯建议皇帝将这片院落赏给杨华做国公府的。无奈,杨华府的女眷们嫌这里死的人多,阴气重,就没搬过来。

    后来,赵明诚做了参知政事之后,杨华点头,让皇帝将这地赏给了这个新科宰相。

    坐在楼上,吹着河风,看着已经变成窄窄一线的汾河水在夜色闪闪发光,杨华有些发愁。天旱成这样,这年的秋收已经彻底完蛋,再不发兵去抢劫党项人,这个新生的政权就要崩溃了。

    也是他不想西征,实际上,河东军已经准装待发快一个月了。军械、背服、粮草辎重、都堆在西夏与河东的边境线上,只等一声令下,军队立即越过边境,朝富得流油的银川盆地杀去。

    他在等,等一个已经等了许久的人来太原。

    赵明诚是朝臣最富有的一个人,据军统司的情报人员说,赵相本是山东豪族,这次李清照举家搬迁来太原,随身携带有大量财物,总数达五万贯之巨。赵相公日常喜欢收集古董,是黄庭坚以后最著名的金石大家,夫人李清照也是北宋末年坛领袖。因此,李清照的到来,使得赵相府变成立太原最著名的化沙龙。

    赵夫人李清照又时出了名的豪爽,家五日一大宴,三日一小宴,颇有些歌舞升平的气象。

    杨华作为太原第一号当家人。自然在受邀名单之。

    可惜他最近被秋收地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加上对这种学聚会也没多大兴趣。就一直没空来这里拜访。而且。杨华现在位高权重。朝大事皆由他一言而决。为上位者。自然要同其他官员们保持必要地距离。

    今日之所以破例来赵府。那是因为杨华手没钱。想同赵相借点军费。

    楼地另一边。花园。各部公卿们和女眷们已经入席。有琵琶丝竹隐约传来。间或几声轻笑。定睛看过去。一个衣着华丽地女端着酒碗在人群穿梭。面色微红。酒到即饮。端地是豪爽异常。

    “赵相地夫人李清照真是一个女豪杰啊。”身边地赵行德小心地给杨华续着茶水。

    杨华轻轻一笑:“行德。看来你没少来赵相府啊!”

    赵行德谨慎地回答道:“太原士谁没来过撷园,济济一堂,相坐沐春风。赵夫人最近迷上了党项,因下官在夏国生活过十三年,赵夫人经常请属下过来切磋。”

    “园……名字取得不错。”杨华呵呵一笑:“想不到李清照对党项字也有兴趣,倒让人意外。”

    正说着话,下面的院,桂花疏影里白衣如雪的虞允突然掏出一根萧管,凑在嘴唇上轻轻一吹,清音如缕飘来,园众人都安静了。

    虞允笑道:“听闻赵夫人是词大家,虞允略通音律,请夫人即兴和歌一曲。”

    “好,请赵夫献技。”下面地人都大声欢呼起来。

    杨华在上面摇了摇头:“这些知识分,小资情调。”

    虞允的萧声逐渐响亮起来,杨华因为不懂音律,也分不出好歹。在一个听惯了流行歌曲的现代人看来,古人的音乐还真不怎么入耳。

    不过,他还是发现赵行德双耳微微耸动,一副迷醉的表情。

    “叮!”一声,牙板响起,传来李清照柔柔的歌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好!”一曲终了,下面又是一阵喝彩。

    “这词好耳熟。”杨华摸了摸嘴唇上地胡须,想了半天,才记起以前在初时学过。

    赵行德听杨华说话,忙收摄心神,恢复先前那副恭谨木讷的神态。

    “看到他们高兴,我也高兴。”杨华笑笑,突然感觉到一阵寂寞。他可以肯定,只要自己现在走下去,下面的笑声立即就会停止。随着自己权位日重,已经不可能像从前那样同下属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了。

    杨华:“行德,等下你去请赵相上来说话。”

    “是。”赵行德却没有动,反小心地说:“将军,借军饷地事情与其找赵相,还不如找赵夫人。”

    “哦,这又是什么道理。”

    行德一板一眼地说:“赵相甚是惧内,家一应大小

    赵夫人做主。赵相平日就爱玩些骨董,对于庶务在心上。只怕他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

    “哈哈,惧内,有杨志那么怕老婆吗?”杨华有些想笑。

    赵行德低垂着眼睑:“赵相伉俪那是相敬相爱,同杨志将军却不太一样。”

    “呵呵,原来是这样,好吧,你去请李清照上来见我。”杨华对赵行德说:“行德,你的问题是太古板,不会说笑话。”

    不一会,李清照过来了,她虽然年纪有些偏大,长相也普通,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风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