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6章 造舰风潮(一)(2 / 3)  民国之钢铁狂潮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船所下了四艘00吨级驱逐舰的订单。

    这加起来也要上千万美元了!对于抠门穷逼的军政部直属训练舰队来说,已经算是大手笔。当然,对于朱斌不要钱似的成堆制造2500吨级的更大驱逐舰。和动辄上万吨的重巡舰,老蒋只能羡慕嫉妒恨了,那个钱,他无论如何掏不出来。更不能说不批准,那会被全国人骂死,而且陈少宽为首的海军部正统派跟小朱同学沆瀣一气,老蒋想下手都不容易。

    陆军方面,老蒋的动作就大了很多。一方面是对总数80个师的整编,采取塞克特和德国顾问团的建议,全面德械化,预计到年底能完成30个师是没问题的。关键指标上的火炮,咬着牙给每个师配备三个营36门75mm野炮或山炮,以及一个营的12门105mm加农炮,这已经是极限了。

    最让他用心的则是已经扩编为一个整编师的教导总队。在原来一个团的基础上挑选精兵填充进来。并赌气一般的发狠花了一亿元,完全按照德国机械化步兵师的标准,搞了整整一个团的德国3号坦克。这种克虏伯公司出产,有着鲜明中国血统和特征的22吨钢铁怪兽拥有最大50mm的装甲,和50mm的kwk 38 l/42主炮。动力强劲,火力凶猛,可以跟当前日本任何一种坦克战车对拼,端的凶悍!

    虽然远远比不上朱斌新装备的猎豹-1。但对于之前只有6吨重铁皮壳子铁甲车的中央军来说,已经堪比神器了。

    另外。也学朱斌那般配备了一个重炮团,足足24门105mm牵引式克虏伯加农炮。和12门0mm重炮;此外还特设一个直属炮兵营,一样是12门0mm重炮,其他各团营还相应设立了75mm博福斯步炮,以及不少的迫击炮连和防空火炮连,大大小小加起来,教导总队的各种炮数量也有一百多门了,可谓精悍,强大!

    机械化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卡车弄了足有五百辆,geep车搞了近200辆,当然不是朱斌手下的那种清一色装甲型号,只是普通的型号,外加车载的重机枪或者防空武器而已,而这已经快要让老蒋砸锅卖铁了。

    等他通过德国人和蒋百里得知朱斌正在建造标准排水量35000吨、最大排水量46000吨的大型战列舰时,整整一天面无表情的坐在汤山别墅里没见人,也没说什么话,后来据说他在日记中非常悲观的挥洒了上千字,感叹的连铁石心肠的人估计都会忍不住掉泪。

    当然这一切朱斌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会管他。这都是他自找的。

    没有刻意隐藏的消息迅速传到德国,希特勒一看中国人居然自己完全设计并开始建造如此规模的战列舰了,登时脸皮黑下来,揪过去主持秘密贸易的几个当事人劈头盖脸的骂了足足有两个小时,最后决定:“从今往后,不要再给中国人传授我们的先进技术!有些重要的研究人员也要适当的撤回来。”

    希特勒心疼啊!两艘战列舰相当于两亿德国马克的订单,这要是给了德国来造,能解决多少的就业问题,能获得多少的利润啊!这倒好,才短短四年的功夫,就一力培养出一个竞争对手来,简直损失太惨重了!

    另一方面他是心中不爽!真正的原因,是这几年来德国不断用设备换技术,林林总总从朱斌手里弄来的大批先进技术和装备,大大刺伤了他的日耳曼人自尊心,高贵的雅利安人居然需要向东方的黄种人进口技术,这简直太羞耻了!

    要命的是,这些技术还大多是德国人自己最擅长的!比如说材料技术,涉及到化纤、化工、冶金、建材、电子等原材料一大批,配方数以百计。

    成品方面,先进的高精度机床,高压涡轮增压器,大功率汽油机,高强度工具配件,原本都是德国出口的强项,现在却倒过头来从中国进口。

    最重要最关键的冶金技术方面,因为被朱斌的先后几次忽悠,克虏伯公司引进了成套的钛合金冶炼技术,以及后来的高强度合金冶炼技术。而这些技术中,涉及到高温感应炉和氧气底吹转炉炼钢技术,以及更加神秘的高温等离子真空冶炼技术等等。

    其中,各种冶炼炉的炉体高纯度单晶石墨材料德国就造不了,高温喷嘴和等离子枪德国人也造不了,超低温连续制氧分离机也造不了,都需要进口,结果就是德国免费给中国贡献了足足200万吨钢铁厂的设备,包括一大堆的电渣重熔炉。

    德国也确实不吃亏,他们一下子得到了一大串世界最先进的冶金技术,工业制氧机和氧气底吹、天然气顶吹转炉炼钢大大提高炼钢速度好几倍,钛合金和太空合金则让他们有了建造不沉战舰的材料。用机床和各种设备从苏俄换回来百万吨计的钛矿材料后,德国如今一年能冶炼出至少十万吨钛合金。

    除此之外,德国人现在每年能从朱斌手里得到至少100万吨的高纯度锰、钴、镍、钒等战略金属,加上金矿石提供的数百万吨铜、锌、铅,以及进口的钨、锑等,光战略金属储备,德国就有了上千万吨之巨!

    额外的好处更是不少,为了最大程度的供应中国的工业设备需求,德国的机床、电机、化工、发动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