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11章 新太平洋舰队,出战!(2 / 3)  民国之钢铁狂潮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妒恨,这才多长时间啊,有半年吗?美国海军居然就迅速的恢复了战斗力,他们之前的准备究竟有多么充分啊!

    丘吉尔不再多说什么了,他已经清楚,大英帝国已经沦为配角,在全世界范围内,他们也只有打酱油的角色好扮演了。

    罗斯福这边,真的不是在吹牛么?还真不是!至少就眼下来说。他手里可以用的牌,相当多!

    先说之前被干挺了的海军。前后几次补充过去的太平洋舰队。别看损失了几乎全部的主力舰,可仔细研究就能发现,除了四艘南达科塔级战列舰外,其余的多数为老旧单位,本来已经跟不上军事科技发展,要么拆掉,要么当训练舰的。

    固然四艘战列舰的完蛋很让人心疼,可谁让这年头的美国人。有钱呢!

    早在1938年,朱斌宣布要建造更大的战列舰时开始,美国人考虑到太平洋地区即将面临日本的大和级、中国的昆仑级两种强大战舰的威胁,便把原本要在1940年初开工的新型战列舰提前建造,到了去年底,两艘衣阿华级战列舰下水,到现在已经有了三个月的海试。虽然还不够完善,勉强入役参战,却没有太大问题。

    然后到了2月,第二批两艘也下水并紧急入役,目前还在紧张的海试之中,拉出去作战还担心不完善。装装样子吓唬人,却一点问题都没有!

    最有趣的还是两艘建造到半截后拉到美国去的“大和级”战列舰。它们之前已经完成了主体建造,在进行主炮塔和动力系统的安装,以及舰桥的拼装时,遭到中国的猛烈攻击。联合舰队完全覆灭,这两艘战舰被及时的拖走转移。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跑回了美国东海岸,又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后完成了建造。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美国海军可以用的新锐战列舰,已经有六艘!能够参战的,至少四艘!

    而航母方面,得益于朱斌传授的模块化建造技术的泛滥,美国人在战时紧急启用,仅仅用了八个月时间,就先后建成了多达六艘“独立级”轻型航母,加上之前开工的四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其海上战斗主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有了极大的提升!

    这也就是美国强大工业生产力的可怕体现,真要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那真是能用首屈一指的制造业把全世界都击垮了!

    仍旧是拜朱斌所赐,大部分被俘的海军官兵,不管是水兵还是飞行员,放回去后被美国人当英雄一样的欢迎安抚,结果现在经过半年休息,这帮人再次披挂上阵,却正好让担忧断档的军方喜出望外,一边大骂中国人愚蠢犯傻,居然把优秀的战士放回去,一边加紧训练,把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小伙子们送入训练营。

    总之,这时候的美国大西洋海军,依然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一股强盛风范!

    不过,嘴上说得再好,事实是,美国人就是没敢把已经重建的舰队先派到太平洋上跟中国远洋舰队死磕。而是以“巴拿马运河被封锁”,东海岸正遭受巨大威胁为由,踏踏实实的呆在大西洋中南部,把德国人那些烦人的破交舰艇给一次次的赶回去。

    真是情况如何呢?用尼米兹司令的话说,美国海军并没有做好战胜中国海军的准备。起码到目前,那种可以隔着一百公里突袭命中战舰,并导致巨大杀伤的可怕导弹,还没有有效地防御手段。即便是以现在他们所有的,衣阿华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或者大和级的装甲,都没有十分把握抗住其动辄数百公斤弹头的灌顶轰击。

    尼米兹更强调,在侦查和夜间战斗方面,美国海军也存在巨大的差距,一些完全无法用常理理解的怪事频频发生,这让他们一筹莫展。哪怕是当前综合了英美日三国海军技术的强大力量,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当前,美国面临的形式相当严峻,西海岸被抢占了近三个州的地盘,千万国民沦陷,陆军还在紧张的筹备新的反击,海军也帮不上太大的忙。他们必须精打细算,每一次的进攻,都务求保存实力,歼灭敌人,最次最次,也要来一个同归于尽才合算啊。

    等等类似的情况,罗斯福不是不清楚,可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了。美国也面临百年难遇的绝好时机,只要打赢战争,就能顺利替代英国,成为世界的第一号霸主,领袖,他的历史地位将攀上无可争议的巅峰,这些挑战。他必须设法解决。

    就在答应丘吉尔之后,罗斯福向海军下达了出征远东的命令。正在大西洋上跟德国海军捉迷藏的舰队立即放弃当前目标。转向地中海,预备穿过苏伊士运河,赶奔印度洋。

    整个行程少说也要十几天,那么这段时间里,怎么能拖住只需要三天就可以抵达孟加拉湾展开攻击的中国海军呢?答案,就是美国空军。

    也就在亚历山大勋爵发出求助电报一天后,第一批支援战机一路转场,从非洲北部长途跋涉抵达苏门答腊岛。短促的检修之后,当天夜间,他们居然就起飞,直扑新加坡近海的南海舰队留守分舰队!

    闻听消息,亚历山大吃了一惊,急忙询问细节,并表示自己的担忧:“我们的战机能够进行真正的夜间作战吗?那毕竟是非常麻烦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