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4章 古人坑古人(2 / 4)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魏之交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的司马义就是这么干的,而且他成功了。”

    得出这个结论后,楚歌自己都有点惊讶。

    可是将二者的经历互相比对,很多问题也确实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楚歌有点明白司马延为什么非死不可了。

    他是被几百年前的一位古人,给坑了……

    ……

    大楚朝初年,曾有一位名士说过一句知名度很高的话: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也就是说,天下安全的时候,对皇帝威胁最大的人,是主要负责治国的丞相;而天下大乱的时候,对皇帝威胁最大的人,则是领兵在外的大将。

    不得不说,这是金玉良言,因为那些不信邪的皇帝,都已经被优胜劣汰了。

    而楚魏之交时的司马义,就是身兼二者。

    司马义最早只是丞相府中的一个小官,因为能力出众而被一步一步提拔起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督军,并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没想到,他竟然是个军事奇才,于是逐步树立权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将。

    皇帝当然也意识到了危险,就逐渐解除了他的兵权,让他担任高级别的文职。

    后来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司马义被指定为辅政大臣,兢兢业业地辅佐新君,看起来整个权力交接十分平稳,君主与臣子之间其乐融融,互信有加。

    但没想到,这位新君过了没几年,也病重了。而这位新君的儿子,在继位时只有十多岁。

    而后,司马义整整又忍了十年,才最终出手谋划篡位,并成功了。

    而说到司马义这个人,有两点是必须要提的。

    第一是,他非常能装。

    第二是,他直接毁掉了之后千余年政治承诺的可信度。

    当时的皇帝不信任司马义,于是司马义开始装病在家,整整忍了近十年,随时都是一副即将要升天的样子。不仅骗过了皇帝、大将军,甚至还骗了自己的全部至亲好友。

    等皇帝派人去探听虚实的时候,他整个人就像是影帝附体一样,装得老眼昏花、严重耳背,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而且喝药的时候还把药和粥弄得洒满胸口,不断发出喘不上气来要厥过去的声音。

    这场戏整整演了近十年,总算是让皇帝失去了戒心,相信他是真的老迈到没几天就要去世了。

    却没想到,司马义在这种情况下,还硬是坚持了三年多,并为后代的篡位打扫清了一切障碍。

    更关键的是,在篡位的过程中,他还毁掉了政治承诺的可信度。

    曾经有一位皇帝,对着自己不共戴天的仇敌止水为誓说绝对不会杀他,之后果然兑现了诺言,于是成为一段佳话。

    而司马义也做出了止水为誓的操作,结果转头来就直接背信弃义,把曾经的誓言全都抛诸脑后,把政治对手全都消灭得干干净净。

    于是,为之后的大乱世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从他开始,之后的人只相信谁军功大谁就可以当皇帝,任何的誓言也都没了可信度,于是进入了一段漫长的大混乱时期。

    ……

    楚歌有些哭笑不得:“老哥啊,七十多岁称病回家,但朝中却都是你的人,怎么看都像是司马义啊……”

    楚歌绕了一个大圈,总算是想明白了。

    他最开始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主要在于他开了上帝视角。

    以后人的角度来看,盛太祖杀司马延似乎非常牵强。

    可是如果真的能够将历史的迷雾重新盖上,再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会发现盛太祖做出这种决定是有深层原因的。

    司马延会不会造反?

    这个问题倒不如问,楚魏之交时,司马义的君主,有没有怀疑过司马义?

    显然是怀疑过的。

    但这种怀疑都被司马义以非常巧妙的方式化解了。

    同样是称病不上朝,同样是表现得垂垂老矣、似乎下一秒就要归西;同样是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而且朝中有很多重臣与他关系莫逆。

    其实仔细分析司马义当时的形势,会发现他虽然是重臣,但所掌握的力量仍旧是远不如皇帝的。

    可是他却硬凭着一通难以理解的骚操作,夺位成功。

    这其中固然有皇帝一方在政治上愚蠢幼稚而司马义老谋深算且厚颜无耻的原因,但从结果上来说,他就是成功了。

    盛太祖敢不敢赌自己死后,自己的皇孙也依旧能像自己一样,稳稳地保住皇位?

    敢不敢赌一旦被篡位,不会像楚魏之交那样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异族入侵的大混乱时代?

    显然,他不敢赌。

    如果站在事后分析,假设当年司马义的那位皇帝,或者他之前的两位皇帝,早下决心找个理由把司马义杀了,那也就不会有之后的一系列事情。

    或者不需要皇帝动手,只要司马义能早死几年,那么他留在史书上的形象应该就会是:纳贤治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