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8章 两种解法(2 / 3)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次死一次,原来五十骑这个数量是智取的必要条件啊?”

    “这么说来,虞稼轩也不是那种一骑当千的猛男,而是会动脑子的智将?”

    “五十对五万,不用智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基因突变了。能从历史记载中猜出这些,大佬牛逼!”

    “学到了,今晚上就努力复刻一下!”

    然而,就在玩家们纷纷表示要抄答案的时候,樊存的攻略也出来了。

    “我倒是也偶然中发现一种解法,只不过并不能稳定复现,可能三五次能遇上一次吧,就是直接冲阵的时候,马安邦军营里的这些士兵有可能会突然陷入混乱,甚至互相攻击,所以只要规划得当,也是可以趁乱将马安邦给掳走的……”

    樊存同样也把自己的经历给讲述了一番。

    虽说他也在最后卡点通关了,但相比李鸿运的办法,他的办法显然成功率要低了一些,通关速度也慢了一些。

    按照樊存的说法,这种“马安邦军营中的士兵发狂互相砍杀”的情况并不是每次都能稳定出现的,而且即使出现,规模也可大可小,有很强的随机性。

    有时候这种现象很快就能停止,有时候却会维持很长时间,甚至马安邦的副将带着中层军官疯狂砍人都制止不住。

    虽说樊存也算是个明星玩家,在玩家群体中很有威望,很受“莽夫”类玩家的喜爱,但还是有玩家对他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不太敢相信。

    “啊?马安邦手下的士兵发狂,互相砍杀?”

    “不太可能吧,就算是晚上突然惊醒被吓到了,最多也就是吓得到处乱跑吧,怎么会互相砍呢?”

    “集体精神失常了?他们至少能认出身边一起睡着的都是平时跟自己一起训练的士兵吧……”

    “不,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出现的,你们不知道有个概念叫做‘炸营’或者‘营啸’吗?”

    在玩家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李鸿运和樊存的这两种解法的种种细节,也终于浮出了水面。

    关于虞稼轩到底是如何用五十骑在五万人的军营中将马安邦给生擒带走,这件事情一直都没有定论。

    史料上记载不详,所以玩家们也只能根据自己的推测来进行破解。

    李鸿运的解法目前看起来算是最优解,也就是通过“智勇双全”的方式,必须非常妥善地运用计谋和物理,才能达成这个结果。

    通过分析马安邦的心理、马安邦与其他义军将领之间的关系,用五十骑成功在马安邦这里建立起“对方是来投靠”的这种心理预期,确保自己可以牵着马、带着兵器进入军营,这样就避免了一开始就硬闯军营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这个计划的成功率。

    当然,往外闯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武力值和统帅力的。

    而樊存莽出来的这种解法,其实也是一种可能性。

    这跟古往今来的一些标志性“夜间劫营”事件差不多。

    “营啸”、“监啸”这种事情,在古代其实是很常见的。所以不论是在军营中还是在监狱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规定,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比如,不可大声喧哗、不可随意走动,这都是为了避免营啸或监啸的发生。

    至于这种现象的原理,其实很简单。

    军营和监狱,都是肃杀之地,里面规矩众多,而且一旦犯错就要承担极其严重的后果。大部分兵卒都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一不小心触犯哪条军令就被斩了。

    而且,军营的生活十分艰苦,吃的很差,睡得也很差,时间久了就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劳。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精神压力会在很长时间都保持在极为紧绷的状态。

    如果是一些名将,当然会有防止营啸的办法,他们或是与士兵同吃同住、让士兵的士气高昂,要么是令行禁止,让士兵们具备极强的纪律性和使命感。

    这都是确保军队战斗力的一种方式。

    但马安邦显然不是什么名将。

    他不仅没有这样的手段,反而还会让手下士兵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加糟糕。

    马安邦本身就是出身于草莽,甚至说是匪人也不为过,手下的兵员中,有流民也有土匪,素质本就参差不齐;而且,马安邦内外勾结害了耿大帅,一方面让他的整个势力都天然地带上了一种“不义”的属性,另一方面,吸纳义军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加剧内部矛盾。

    长久以来,马安邦这种人,为了维持军队的纪律肯定是通过一些高压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政策,士兵们不仅精神状态极不健康,甚至彼此之间有可能都是互相仇视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一次劫营,极有可能变成诱发营啸的契机。

    樊存之前也试过硬闯营寨,但都没有诱发营啸。这是因为营寨中也是安排了岗哨的,一旦提前发现了樊存等人,那么岗哨的士兵就会发出预警,其他的士兵即使从睡梦中警醒,紧绷的弦也不见得就会断掉。

    后来,樊存通过“人衔枚、马裹蹄”的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