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9章 阿云案(2 / 3)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斩首自然也就改成了绞刑。

    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楚歌还庆幸了一下。

    万一标准答案是绞刑而他判了斩首,那岂不是很有可能导致通关失败?

    但转念又一想,不管是死刑还是绞刑,阿云总是要死的,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对于这个案件,楚歌当然对这名十三岁的少女充满了同情。

    因为从案情上来看,这明显就是一次“吃绝户”的行为。

    阿云的父亲早亡,母亲也去世了。结果就在她给母亲服丧的期间,叔父就迫不及待地把她给卖了,用她换了几石粮食,强迫嫁给了一个她十分不喜欢的人。

    当然,韦大其实也比较无辜,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是个坏人,他只是比较贫穷而且长得很丑,就被阿云砍了十几刀,还被砍断了一根手指。

    要说这起悲剧是谁造成的,表面上是阿云那个吃绝户的叔父,而更深层次,则是当时女子不能自由嫁娶、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社会体制。

    如果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阿云的婚约不成立,本身又是未成年,而且情有可悯,就算以谋杀未遂论,也不该处以死刑。

    但此时楚歌扮演的是齐朝的一名司法参军,自然只能以齐朝的法律来论处。

    否则,给阿云网开一面之后,其他案件中的犯人又要怎么办?

    现代和古代的法制观念本来就有很大的差别,总不能全都按现代的法律来判,那样的话,这副本也就别指望着能通关了。

    所以,上次断案时,楚歌完全没有觉得自己“绞刑”的判决有什么不妥。

    他确实很同情这个女孩,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也实在是做不了什么。

    但第二次看到“阿云”这个名字之后,楚歌却又敏锐地感觉到,这个案件似乎与其他的案件相比,有一些不同。

    “难道说,阿云可以不死?

    “也没道理吧。

    “死刑案件要上报给大理寺和刑部批准,而这两个部门是一定会批准的,因为不论是斩还是绞,都是按照当时的律法做出的判决。

    “这两个部门肯定要维护齐朝律法的权威,不可能自己去推翻律法中的规定。

    “所以,上报之后的结果,肯定还是当即批准。

    “那么……给王文川单独请示一下,是否会有不同?”

    楚歌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

    此时他扮演的是张任侠,职务是司法参军。按理说,此案涉及到死刑,那么就要层层上报,从知府到大理寺、刑部,最终才能确定。

    但从上一次的经历来看,上报的结果肯定是批准死刑。

    楚歌倒是想救下这个叫阿云的女子,至少免掉她的死罪,争取个流放之类的刑罚,但从律例上来看,却又完全找不到任何支撑。

    所以他才突然想到,或许应该向王文川单独请示一下。

    张任侠此时是颇受王文川赏识的,两人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王文川赏识张任侠的人品、性格与才能,此时让他做光州的司法参军,其实是存了为新法培养人才的想法。只要张任侠愿意,王文川很快就会将他提拔起来。

    而在光州担任司法参军的期间,张任侠也确实可以将光州这里发生的一切事情直接上报,王文川也都会批复。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王文川的这些行为,让张任侠十分感动,并引为知己。

    楚歌也不确定把这个难题抛给王文川是否就一定能有所变化,但至少可以试一试。如果王文川也没反应,那就说明问题不是出在这个案子上。

    想到这里,楚歌把包括阿云案在内的三件自己有所怀疑的案件给誊抄了一遍,写上了自己的处置方案,并上报给了王文川。

    ……

    游戏中省略了无意义的等待时间,所以楚歌很快就收到了王文川的答复。

    而这个答复,让他既意外,又惊喜。

    “另外两个案件,王文川都表示了赞同,但唯独阿云案,他要我再斟酌一番!

    “也就是说,这个阿云案,确实有其他的处置方式?

    “可是……王文川也没说具体要援引哪条法律。

    “只能我自己琢磨了……”

    虽说仍旧没什么头绪,但楚歌还是精神一振,因为王文川的回复让他确定了方向。

    王文川的意思肯定是要改判的。

    但此时楚歌需要解答两个问题:第一是,为什么要改判?

    要知道王文川此时是参知政事,可以说是贵为宰执,他为什么会对一个普通的少女杀人未遂的案件如此上心?

    单纯用朴素的同情心,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同情心肯定是一个方面,但肯定也有其他更重要的方面。

    第二是,如何改判?

    按照当时齐朝的律例,杀人未遂造成对方受伤的,就是判处绞刑,这是不可能更改的。

    别说是张任侠了,就算是王文川或者是大理寺、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