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1章 流民图的另一种用法(万字更求月票)(2 / 7)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雾气散去,楚歌扮演的王文川,出现在京师的安上门。

    此时张任侠的官职,是安上门的门监。

    在变法的过程中,张任侠曾经多次给王文川写信,希望他能够废止新法。王文川当然是置之不理。

    因此,张任侠的仕途也并不亨通,最后只做了个门监。

    不过也正是因为门监的这个职位,让他能够看到从大名府过来的大批流民,并绘制成流民图,上交给了皇帝。

    楚歌来到安上门的时候,张任侠正在挥毫泼墨、继续《流民图》的创作。

    看到王文川突然到来,他不由得一惊,手中的毛笔也随之颤抖了一下:“荆公……你,你怎么会来这里……”

    王文川的突然到来,让张任侠吓了一跳。

    因为自从张任侠反对新法之后,两人已经是渐行渐远,很久都没有过联络了。更何况王文川贵为宰执,平日里公务繁忙,更没道理来到城门上来看望他一个小小的门监。

    楚歌看了看未完成的《流民图》,脸上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好画。”

    张任侠的表情有些局促,他不懂王文川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张流民图已经全部完成了,至于它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不言自明的。

    以王文川的聪颖,不可能不知道。

    张任侠原本以为王文川会生气,但没想到,此时的王文川,竟然出乎意料的平静。

    楚歌看了看张任侠,这个历史人物曾经是玩家扮演的关键角色之一,但现在,他却站到了玩家的对立面上。

    “跟我来。”

    楚歌带着张任侠来到安上门的城门上,眺望远方。

    此处的视野极佳,可以清楚地看到城下聚集而来的流民。

    想来张任侠平时也没少在这里取材。

    楚歌轻轻的叹了口气,说道:“介夫,你真的以为,流民四起,都是因为新法导致的?”

    张任侠深吸了一口气:“荆公,新法断不可为,此乃是朝中有志士大夫的共识……”

    他将心中积压起来的情绪,全都和盘托出。

    张任侠是发自内心地认为新法是祸国殃民的恶法,之前他也多次给王文川写信,只是都没有获得王文川的答复。现在终于面对面了,他自然也可以鼓起勇气,面陈王文川和新法的过错。

    对于张任侠而言,他的勇气和决心在历史上都是顶尖的,放到其他朝代,也绝对是个敢于死谏君主的言官。

    楚歌耐心地等他说完,然后反问道:“那你可知道,这些流民都是从哪来的吗?”

    张任侠愣了一下:“这些流民,是从北边来的。”

    楚歌点点头:“那你又是否知道,大名府是文君实在主事。而大名府以及周边各县,早就特许可以不执行新法。

    “不仅如此,我早在一年以前就已经让大名府和周边州县,大量收购粮食、充实常平仓,以备不时之需。

    “此时的大名府,应该有足够多可以安顿这些流民的粮食。但是他们却将这些流民,全都驱赶到了京师。

    “介夫,你觉得,这是为何?”

    说完,楚歌看向张任侠。

    此时他脸上的表情,经过演技的加持,呈现出多种情绪。

    有忧国忧民的烦恼,有被冤枉的委屈,还有不被理解的惆怅……

    张任侠愣住了:“荆公,这……”

    他懵了。

    显然,王文川的这番话,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他作为一名门监,看到有大量的流民从北方而来,知道此时正爆发大旱,众人都说这是新法所致,引得天怒人怨,所以才降下天罚,作为警示。

    因此,张任侠心中惴惴不安,忧心忡忡之下,决定绘制这幅流民图,劝谏皇帝废除新法。

    可是王文川的这一番说辞,却又让这件事情的性质,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大名府的大旱,是因为新法吗?

    如果大名府实行了新法,那这个锅确实可以顺理成章地扣到新法的头上。可问题在于,大名府和周边受灾的州县,压根就没有实行新法啊!

    其他实行了新法的州县没有大旱,反而是没实行新法的州县大旱了……

    这要是把锅扣到新法的头上,似乎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非要说天人感应的话,反而是因为大名府没有施行新法,没有适当地在青苗时放出青苗贷救济农户,才导致了这样民不聊生的景象吧?

    更过分的是,早在一年前王文川就已经要求大名府等州县在常平仓中储备粮食,以应付这次的大灾。可是,明明有足够的粮食,为什么这些流民还是跑到京师来了?

    张任侠很快有了一个可怕的猜想。

    旧党就是想用这些流民,对王文川发动一次恶毒的攻击,他们要用这些流民,当成是党争的工具!

    为了党争、为了废除新法,不惜以流民的性命为筹码。

    这又算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