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1章 缺失了什么(2 / 3)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兵不血刃占据长安,让那梁朝皇帝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般奔逃,此乃天下大势,不可违抗。

    “若是诸将顺势投诚,便可富贵双全;若是不自量力与黄王为敌,恐怕到时黄王兵锋所指,便是家破人亡、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局!

    “何去何从,还请诸位好好考虑。”

    监军太监彭敬柔也起身说道:“诸位,郑相公因为风痹不能前来,但已经起草了谢表,愿意归顺黄王。

    “诸位只需在这谢表上签名,大事便成了。”

    说罢,他的目光环视诸多将领。

    这些将领的表情各异,有的期待,有的痛苦,但更多的则是冷漠。

    显然,所有人都知道,现在这种情况绝非一两个人能够改变。

    彭敬柔不打算给这些将领太多的思考时间,直接将谢表递给其中一名心腹。

    “签吧!”

    这名心腹将领立刻接过谢表,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而后又递交给另一名将领。

    就这样,这些将领最终还是纷纷在这份谢表上签好了自己的名字。

    监军彭敬柔收回谢表,不由得哈哈大笑:“好,既然大事已成,宴会便开始吧!”

    说罢,他将谢表交给黄仙芝的使者王晖,宴会上一片其乐融融的场景。

    ……

    楚歌卧病在床的这段时间过得很快,眨眼之间,几天时间过去了。

    黄仙芝的使者王晖在得到谢表之后不久便回到长安向黄仙芝报喜,而再过一段时间,他还会再来。

    只是再来的时候,就要被郑畋斩杀立威了。

    节度使府中,楚歌有些焦躁地来回踱步。

    如果按照史料上的记载,此时应该是他召集诸将、刺破手臂歃血为盟、约定共同讨伐黄仙芝的日子。

    但楚歌却心中没底。

    因为他发现,有些细节并未如史料上记载的一般发生!

    楚歌大致记得,史料上的记载,是这样的。

    监军彭敬柔与将左序立宣示,代畋草表署名以谢仙芝。监军与使者宴,席间,将左以下皆哭。使者怪之,幕客孙储曰:“以相公风痹不能来,故悲耳。”

    然而,楚歌在卧病期间,也以上帝视角看到了宴会的全过程。

    前边这段是一致的,可后边就对不上了。

    诸将并没有在宴会上哭泣!

    所以,“使者怪之”以及之后的事情,自然也都没有发生。

    而这其中最要命的是,“诸将皆哭”意味着他们心中为梁朝之灭而悲,因此郑畋才认为诸将尚未厌弃梁朝,才有了之后与诸将歃血为盟、讨伐黄仙芝的后续。

    可现在,诸将压根没哭,这……

    楚歌也不确定自己还能不能说服他们,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勉强试一试了。

    “诸位,宴席上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

    “监军彭敬柔以我的名义起草谢表,乃是谋逆大罪!诸将,人心尚未厌弃梁朝,我等正该修缮城池、整治军械,与黄仙芝决一死战!”

    楚歌再度康慨陈词,在三天赋的加持之下,他这番话说得可谓是感人肺腑。

    而且,由于郑畋的身体才刚刚从风痹中康复没多久,所以声音沙哑、身体也还不算是特别麻利,这样的一番演讲,就更加平添了一层感染力。

    甚至诸将之中,有人的眼眶都被楚歌说红了。

    然而,等楚歌结束了演讲,希望与诸将歃血为盟、共同讨伐黄仙芝的时候,这些将领却互相看了看,并没有人真的站出来坚决地支持。

    “郑相公,你的心情我们很能理解,但是……”

    诸将脸上仍旧充满着犹豫之色。

    显然,楚歌如此康慨激昂的演讲确实打动了他们,但只打动了一点点。

    还不足以让他们下定决心,做出歃血为盟的行为。

    楚歌不死心,但再三尝试,依旧于事无补。

    差了一点!

    是的,因为在宴会上这些将领们并没有做出“纷纷泣下”的行为,所以他们实际上并没有被真正的感召和打动,内心中对于梁朝的留恋也没有被激发……

    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楚歌拿了三个鼓舞人心的天赋,也依旧鼓舞不动。

    怀着一定的侥幸心理,楚歌还是继续奔走,并观察之后发生的事情。

    凤翔最终还是投降了黄仙芝,并没有被郑畋鼓动而与黄仙芝决裂。

    而后,太监监军彭敬柔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本来很害怕郑畋,在原本的历史中,郑畋重新获得诸位将领的支持之后,他就在史料上失去了后续的记载。

    这个太监可能是被郑畋除掉了,也有可能是被边缘化了……总之,没有再掀起什么风浪。

    但在这个历史切片中,情况不同了。

    彭敬柔发现郑畋并不能鼓动这些将领一起反抗黄仙芝,于是胆子逐渐大了起来。

    他向黄仙芝告发郑畋,于是,黄仙芝派兵围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