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8章 史料疑云(2 / 3)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刚开始选择河东、太原路线入侵,到后来直接经由渭水谷地南下逼近长安城;从刚开始遇到秦王就暂避锋芒、先打其他将领,到后来在五陇坂上也开始尝试着与梁朝最强的秦王对峙。

    可以说,颉利可汗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了尽可能打垮梁朝而做准备。

    到了渭水之盟时,颉利可汗的能力、眼光和兵力投射都没有任何问题,这次长途奔袭、直击长安堪称是北方游牧民族用兵的教科书。

    如果换上平庸一些的皇帝,即便长安城守得住,整个关中平原恐怕也要在突厥人的铁蹄之下被肆意蹂躏。

    如果突厥大胜,那么颉利可汗的声望将快速拔升,地位也会更加稳固。

    但偏偏,他遇到了一生中的克星。

    这种无奈,恐怕也只有窦建德能够理解了。

    李鸿运想了想,如果真的代入到颉利可汗的视角,在不开金手指、不提前预知未来的情况下,他多半也会做出与颉利可汗相同的选择。

    不论是在五陇坂上,还是在渭水河畔,颉利可汗在重重战争迷雾阻碍的情况下,都做出了他认为最为稳妥、胜算最高的选择。

    但他也就此彻底失去了机会。

    当然,即便颉利可汗真的丧失理智,决定不计一切代价地搏一搏,历史的走向也不见得会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

    毕竟颉利可汗的失败,并不仅仅是做错了一个决定。

    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展现的,是情报、心理、军力的全面碾压。

    在渭水之盟订立之后,整整三年时间,突厥人都没有再次南下。

    这固然有突厥人内部矛盾开始逐渐显露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渭水之盟,已经彻底打碎了颉利可汗的威望。

    如果说五陇坂时,秦王带着精锐骑兵冒雨急进,逼颉利可汗退兵,是在颉利可汗的威望上狠狠地捅了一刀,那么渭水之盟,就是直接用铁锤将颉利可汗的威望砸得粉碎了。

    各个部落的首领纷纷跨过渭水便桥前来拜谒梁太宗,只剩颉利可汗一人在河对岸,已然折射出至关重要的一点:颉利可汗的威望与掌控力已经严重不足。

    显然,经过数年间连番南下,又屡屡在秦王手下吃瘪、无功而返,突厥各部落的首领都已经明白了一个事实。

    既然你颉利可汗在自己最为强大、梁朝最为虚弱的时候都不敢打,什么都做不了,二十万大军只是去渭水河畔旅游了一圈,那以后,你的任何军事行动自然也不会再有任何结果。

    所以,即便颉利可汗不服,还想再召集大军南下,那些各部落的首领还会不会听他的,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这一年,梁太宗二十八岁。

    梁朝与突厥的强弱关系,彻底易位。

    贞观君臣开始励精图治、厉兵秣马,在各地天灾不断的情况下,一边赈济灾民,一边恢复生产,同时也在不断尝试着分化突厥各部落,为随时可能开始的灭国之战做好准备。

    而突厥一方,颉利可汗的威信彻底崩塌,很多部落拒绝依附,开始纷纷叛离,甚至不少部落直接倒向了他们眼中的梁太宗这位可汗。

    整个草原秩序开始洗牌,而这也为之后梁朝灭突厥之战,埋下了伏笔。

    ……

    李鸿运的视野中,第二层障碍也被突破了。

    他感觉到,自己距离这个历史切片的核心已经越来越近。

    一鼓作气,直接触碰第三层黑气。

    而这次,李鸿运的视野中没有再出现一个确切的年份,而是直接以上帝视角,来到了长安城的上方,并定格在了极为关键的一个区域。

    玄武门。

    之前李鸿运前往渭水、与突厥人订立盟约时,与房玄龄等人走的,就是玄武门。

    玄武门始建于前朝,是大兴宫的正北门,而到梁朝时,将大兴宫改建为太极宫,北面开两门,玄武门位于太极宫北面偏西处,而偏东处为安礼门。

    玄武门地据龙首原高坡,北邻西内苑,俯瞰宫城,是控制太极宫的制高点。

    可以说,控制了玄武门,就控制了太极宫;控制了太极宫,就控制了长安城;而控制了长安城,就能控制整个国家。

    此时,游戏画面再三展示玄武门的诸多细节,已经向李鸿运暗示,不,应该说是明示了这一阶段的目标。

    显然,这次他要体验的,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果然还是梁太宗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不知道这次又是要扮演谁?

    “直接扮演秦王?

    “还是扮演秦王的对手,太子和齐王?又或者,直接扮演梁高祖?”

    让李鸿运没想到的是,这次他的视野并未像之前一样直接附身于某个人,而是仍旧以上帝视角,盘旋在整个长安城上。

    而在长安城中,开始亮起一个个光点。

    仔细观看,那些光点依附于一个一个的普通人。

    他看到玄武门上的禁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