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1章 神棍出山(2 / 3)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仿佛他才是那个一锤定音的人。

    虽说最后拍板的是梁高祖,但仿佛每次齐王一发话,梁高祖就下定决心了。

    而且,事后总是证明,齐王是对的。

    虽说秦王也屡屡被证明是对的,而且跟齐王的意见高度一致,但齐王给出建议时往往能权衡多个方案,所以给梁高祖的感觉,就更老成稳妥一些。

    比如与屈突通对峙时,秦王建议立刻渡河攻取永丰仓。

    而齐王给出的建议是,梁高祖可以留一部分兵马继续与屈突通对峙,而他与秦王只要一半兵马即可。

    因为李鸿运很清楚,即便他要全部兵马,梁高祖也不会给。

    所以干脆只要一半,反正真实历史上秦王就只靠这几万人也能快速干掉长安周边的各个势力,并快速发展壮大。

    如此一来给梁高祖留下的印象就是:秦王能征善战,看事情很清晰,但齐王却更胜一筹。

    因为齐王不仅能看到秦王看到的,还能综合实际情况,总是给出最符合他心意的方案。而且,齐王似乎比秦王还要更加自信,事后也果然证明这种自信是正确的。

    虽然这种自信实际上是狐假虎威,但秦王这只“老虎”都看不透,更何况是其他人。

    于是,齐王的谋略和战术能力,在梁高祖心中的地位疯狂提升。

    在跟随秦王扫平长安周边的过程中,李鸿运也刻意地参加了一些谋划。

    其实这个环节,李鸿运是有点虚的,因为这些没听过名字、兵力不详、也压根不知道历史上是怎么打赢的人,他给不出什么太好的建议。

    但他也有办法。

    通过巧舌如黄这个天赋和之前的一系列行为,他已经完全赢得了秦王的信任。

    所以,只要秦王制定了一个方案,他点头称是就行了。

    秦王不仅不会以为他在湖弄,反而会很高兴,认为自己这位充满远见卓识的兄弟跟自己想到一块去了。

    就这样,李鸿运用狐假虎威的方式,从晋阳起兵开始,一路跟着秦王攻下长安、并建立了不错的威望。

    虽然他的年纪还很轻,但自古英雄出少年,已经没有人敢轻视他。

    而后,梁朝建立,梁高祖称帝,立太子,封秦王、齐王,改元武德。

    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工作之后,终于来到了浅水原之战。

    秦王病倒之后,李鸿运完全不给刘文静面子,硬是从秦王手中接过指挥权。

    此时他是齐王,并且在晋阳起兵之后率献奇谋,所以秦王和梁高祖更加信任他,刘文静虽然还是有点不服气,但却也没办法。

    李鸿运贯彻了秦王的作战思想,坚守不出,跟薛举一直对峙。

    按照原本的历史,第一次浅水原之战,秦王在七月病倒,于是梁军大败。直到十一月,秦王才再度率军打第二次浅水原之战,并在相持六十多天后胜利。

    但秦王的病肯定不会一直到十一月,多半在八月份撤兵的时候就差不多好了。

    即便以秦王的病没好利索、让他多休息一段时间为由,应该也很难拖过一个月。

    所以,李鸿运大约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想要在两个月的时间打赢很有难度,因为即便是秦王亲自来打这一仗,肯定也是至少要相持一两个月等到薛举的粮食消耗得差不多、而且士兵疲惫的时候才会动手,并一战而定乾坤。

    但是李鸿运又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因为等着等着秦王的病好了,这功劳他顶多也就是跟秦王对半分,根本达不到取代秦王的目的。

    苦思冥想一番之后,李鸿运有办法了。

    这个契机,就是武德元年八月初九,薛举去世。

    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第一次浅水原之战是在七月份,初四秦王来到战场病倒,初九就败了。

    之后梁军撤兵,一直到八月,薛举的大军围攻宁州,虽然被打退,但整体上还是占据优势。薛举考虑直接乘胜追击进攻长安。

    结果没想到,他此时恰巧生病,初九就病死了。

    他的儿子薛仁杲就在军中,当即继位。

    但薛仁杲资历毕竟如不薛举,威望不足。所以等到十一月秦王带着梁军卷土重来的时候,相持六十多天并成功取胜。

    其实在薛举突然生病乃至病逝的这个时间节点,是最佳的进攻时机。

    但历史上,此时的梁军刚刚经历大败,梁高祖虽然准备让秦王再次领兵前来,但重新调兵、筹粮肯定需要很长的时间。

    所以直到十一月才出兵。

    这三个月的时间,其实已经足够让薛仁杲继位并尽可能地稳定局势了。

    而李鸿运掐准了这个时间点,制定了一个只有提前预知未来的人才能制定的计划。

    七月初四,秦王病倒,他作为齐王获得指挥权。

    相持到八月,期间不断派骑兵袭扰薛举的粮道和后勤。

    此时由于梁军没有大败,所以薛举的大军肯定也不敢围攻宁州,而是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