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一更(2 / 2)  回到明末去当兵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准确的说是察哈尔的一部,是林丹汗的一个儿子领导的察哈尔残部,也有几万部众。

    林丹汗本来统治着整个漠南蒙古,在这十几个部落、四五十个封建主中,他的察哈尔部实力是最强大,其他各个部落都受他的统治,或者叫欺压,很多部落苦不堪言,奋起反抗的此伏彼起。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看有机可乘,就利用蒙古内部和各个部落之间的矛盾,使用多种政治手腕,分化瓦解,拉拢,达到统治他们的目的。渐渐演变成了,大清与林丹汗之间的战争。

    此时的大明政府也不傻,知道建州的满族人野心勃勃,他们的目的绝不止于统治蒙古。唇亡则齿寒,大明就拉拢和支持林丹汗和满清对着干,也不只是一个察哈尔,凡是敢于和满清对着干的蒙古部落,大明朝都支持,出钱出兵。每年花到这上面的银子不计其数。

    但是林丹汗的察哈尔一家独大,这些银子大都到了林丹汗的腰包里。而且崇祯中期以后,大明国力日渐衰弱,小冰河气候带来的天灾令大明政府招架不住,外有满清鞑子骚扰边境,内有党争祸国,加上盗贼蜂起,流贼四处开花。

    大明只得在这方面收敛,兵将也不派了,用于这方面的银子也大幅度缩水。而这个时候,皇太极加紧的攻势,此消彼长。失去了大明朝的支持,与满清对抗的蒙古的各个部落被相继击破,林丹汗也连吃败仗,最后一命呜呼,察哈尔解体体。很多原来与满清对抗的,察哈尔结盟的蒙古部落全都倒向了满清,他们由大明的盟友变成了大明的敌人。

    林丹汗的长子额哲继承汗位,但是他们母子很快献传国玉玺投降,被封在了义州为王。林丹汗的次子巴伦,想起先人的耻辱,拒绝受封上朝,带着五万部众为了躲避满清的追杀,逃进了戈壁滩大沙漠。

    皇太极派巴伦的兄长额哲前往安抚,后来经过兄弟俩协商,巴伦也同意了不再与大清朝为敌,接受他们的统领,但是仍然拒不上朝。

    这个协议皇太极也同意了,加封巴伦为部落副都统,从那以后,巴伦带着他的5万部众,从戈壁滩出来,就在沙漠以南离翁牛特不远的地方游牧。

    这些内幕,林毅在穿越前,通过历史教科书和影视资料,了解了一部分,现在通过哲哲了解的更为详细了。林毅对于这一趟察哈尔之行,充满了信心。

    但是推算这个时间必须得在两天之内赶到巴伦的察哈尔,然后在察哈尔他们最多只有三天的时间。如果事情顺利巴伦同意出兵协助,林毅就和巴伦兵合一处,从嚓哈尔出发,就近前往翁牛特与豪格的清兵开战。

    这样时间算起来正好与总兵大人刘肇基,翁牛特城的城主巴彦布沙尔和土默特右翼阿郎的人马定下的日期相吻合。

    因此林毅不敢在路上耽搁,带着800勇士赶着车队,仍然打着晋商的旗号往察哈尔而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