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9章 活捉李定国 二更(2 / 3)  回到明末去当兵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三年以后,崇祯皇帝往煤山那棵歪脖子上树上一挂,就天下大乱了。

    这是他一个总兵官阻挡不了的历史大趋势,他只得能够部分的改变历史,影响历史。早已经被注定的潮流下的历史滚滚车轮,任凭谁也无法改变。现在的大明朝,大厦将倾,一木难支。这些林毅心里非常清楚。

    延续了200多年了大明朝三年后就要灭亡了,到那时满清鞑子大举入侵,汉奸走狗遍地都是,李自成还有张献忠即便成了气候,也抵挡不住满清的滚滚铁流。

    满清鞑子残酷的杀害或者奴役汉人,大明朝的降将甚至掉过头来帮着满清鞑子,残杀和奴役汉人同胞。

    至于交替更迭频繁的南明政权根本指望不上,他们只会争权夺利,明争暗斗,鱼肉百姓,根本不管汉人的江山社稷和老百姓的死活。偶有报国之志的文武,被这些昏君奸臣军阀所掣肘,空有一腔热血,也不得施展。最后死的死亡的亡,不得志含恨而终。

    这些已经被铁血历史所证明了。但是为了使悲剧不再重演,他既然穿越了,就要极力来阻止。

    到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拿什么拯救亡国的大明?拿什么保护老百姓不受满清鞑子与汉奸的奴役和杀害?拿什么对抗自以为是的昏君和军阀?三年的时间,可是眨眼就到。

    因此林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失时机地发展壮大自己。

    收编俘虏,仍然按照以往的原则,凡是自愿参军者进行重新筛选,符合条件的留下编入军队各个营中,成为林毅的正规军。以后一视同仁,不得歧视,发粮发饷,待遇相同,军纪面前一律平等,奖罚分明。

    其余的不愿意留下当兵的,或者不符合条件的,经过教育登记之后,全部就地释放遣散,只要以后不再当贼,以前的罪行一笔勾销,既往不咎。

    林毅谁也不用奏报,也不用请示任何人,就擅自做主了。

    林毅的这一政策,很得人心,俘虏们非常拥护,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太便宜了,太优待了。

    简短截说,一个月之后,林毅人马又增加了1万。

    现在他的人马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四万。

    四万兵马,数目虽然不大,但是如果做个比较,就可以看出林毅现在的实力了。

    南明开始之初,也就是三年之后,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崇祯皇帝上吊。大明朝名存实亡。一些有志的官员跑到南京陪都,他们不甘心,大明朝就这么灭亡了,竞相推选新的君主来延续大明的江山。

    当时有看中桂王的,又看中唐王的,还有人看中潞王的,有人看中(小)福王的。

    在这场皇位争夺的激烈角逐中,实际上是幕后几股势力的操纵,是大明朝党争的延续。

    最终福王朱由崧胜出了,胜利的坐到了那把龙椅上,称之为弘光帝。

    这个比他爹老福王还胖的小福王,跟他爹一样残暴无能,荒淫无度,生活奢靡,除了一身腐败肉之外,根本没有治国安邦的能力,连半壁江山也遮挡不住,更别指望他能够光复整个大明的江山了。

    很快凤阳总督马士英父子把持朝纲,常常带兵威上殿,也就是说弘光帝朱由崧成了一个傀儡皇帝,短短的一年之后,便被大清给灭亡了。

    但是朱由崧之所以能够击败那几家王子,坐上这个宝座,除了他是根正苗红的皇亲国戚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有手握重兵的江北四镇军阀的支持。这四种军阀分别是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和刘泽清。

    说他们手握重兵,其实他们每个军阀手里只有3万人马而已。先不说这3万人马的战斗力,比林毅的四万人马就少了一万。更别说林毅人马的一流装备和超强的战力了。

    也就是说现在林毅实力,在大明朝的总兵之中,毫无疑问是首屈一指的,什么吴三桂,左良玉,贺人龙,曹变蛟,左光先,祖大寿,等等,这是目前大明朝实力最强的总兵官,是最能打的部队,可以说是大明朝的精锐之师。

    但是就目前而言,论实力他们这几家通通都得往后排。更别说尚未崭露头角的黄德功,刘良佐,刘泽清和高杰了,这未来的江北四镇军阀现在跟林毅就更没法比了。

    取下了军事重镇襄阳,几乎没有伤亡,简直是个奇迹。又增加了1万兵马,得了这么多战利品,实力大大增强,林毅现在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这些天朱大典的南京兵,虎大为的保定兵,以及袁枢的河南兵,也都在襄阳城外驻扎,按兵不动。

    因为他们离开林毅的人马,打不了胜仗。这已经被证明过几次了,现在他们这三支人马宁愿跟着林毅的队伍在后面喝露水,林毅的人马打了胜仗吃肉,哪怕他们弄点汤喝,或者闻闻香味儿,他们也知足。总比吃败仗强,这是他们得出的经验心得。

    林毅当然不管他们。

    这一个月期间,林毅收到了几次兵部的命令,当然是催促他加紧进兵剿贼。

    “大大统领我们下一步怎么办?”张华道。

    “当然是奉旨剿贼了,朝廷的命令你敢违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