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6章 活捉洪承畴 第一更5000字章节(2 / 3)  回到明末去当兵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得此事如何决断?”

    汪兆麟和闫锡命摸不准张献忠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绝不敢乱说话,因为这金殿上是有尺寸的地方,一句话说错了惹得张献忠不高兴就有欺君之罪,就有可能掉脑袋。

    伴君如伴虎嘛!别看张献忠这个皇帝只是个管着巴掌大小的一块地盘的土皇帝,但是此人是军旅出身,也是马上皇帝,说杀他们那就是一翻脸的事儿,什么左丞相右丞相跟杀两头猪也差不多。

    因此两个人脑子里急速转了几圈,左丞相汪兆麟先说话了。因为两个丞相一左一右,当然以左为上。

    汪兆麟说这是好事,大顺现在灭亡了,李自成的残余投奔了他们,增加了他们的实力,扩大了他们的影响。现在大明残余实力还比较雄厚,大西正在用人之际。应当给予礼遇和重用,也显得大西王纳贤如流,有帝王的心胸。但须警惕他们尾大不掉,站稳脚跟之后另立山头,一切全凭龙意。

    汪丞相说完了,张献忠没说话让闫丞相说。

    闫锡命一看,老汪头真够狡猾的,害怕说错了就说了个非左即右的两来话,这家伙真是属驴粪蛋儿的,里外光。本丞相也不能胡扯八道,免得弄错了秋后算账,这事还真得让龙意做主。

    因此闫锡命也拽了一番文词儿,他跟汪兆林说的内容虽然不同,但也是两来话,两个人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他们俩说的都是废话。

    张献忠听完了点了点头,嘴角冷冷一笑,“你们俩难道没看出来这是个圈套?”

    两个丞相听到这里,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陛下圣明,微臣愚钝,请恕罪。”

    “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早已经全军覆没了,余部全都投降了大明,现在又来投靠我大西,分明是反间之计。”

    两个跪在地上,眼珠转了转,瞬间就明白了张献忠的用意。

    张献忠这是想除掉李自成的残余,永绝后患。

    他们俩当然不会忘记,当年张献忠穷途末路的时候,投奔过李自成。李自成就想除掉张献忠,是当时的曹操从中周旋,让张献忠得以逃脱。

    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潼关南原李自成中了洪承畴的计策,那一战他只剩下18骑隐遁商洛山中。

    这期间不得第的李自成也来投奔张献忠,张献忠也怀恨在心,就听信潘独熬之计打算借机除掉李自成,免得将来李自成和他争天下。

    关键时刻又是曹操泄漏了机密,让李自成得以逃脱。

    从那时候两个人的梁子就结下了。表面上他们都是义军,又是同乡,还是同一面旗下的两个战友,他们共同的敌人都是明军,有时候见了面比亲兄弟还亲,有合作有分工。

    但实质上他们两个内心里谁都在算计对方,一山不容二虎,这个时候张献忠知道李自成的夫人及其手下的这些名将不可能真正投奔他,他们走的不是一条路。

    他们来不过是暂时的避难,借着大树好乘凉,站稳脚跟之后,他们就会另立山头。到那时他张献忠想称雄天下,又多了一个敌人。

    张献忠现在说这是大明的反间之计,不过是个借口罢了。他怎么就能凭这封信上看出来?而我们两个丞相看不出来呢?

    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全军覆没了,余部投降了,难道就没有不投降的残余吗?就没有李自成的死忠想要为他报仇吗?

    李自成是怎么死的?他的大顺是怎么亡国的?表面上他是中了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诡计,山海关一战全军覆没,但是若非林毅率领明军将他留在燕京的部队赶出,若非林毅派兵又抄了李自成在西安的老家,李自成和他的大顺能闪电般的烟消云散吗?

    高桂英、高一功、李岩、李过这些人都是李自成的亲信死党,他们把大明皇陵给焚了,把朱家的祖坟都刨了,在洛阳把大明皇上的叔父福王朱常洵给煮吃了,这又攻进了燕京,逼得崇祯帝上吊,他们跟大明有三江四海之仇,怎么可能会投降大明?就算是他们走投无路愿意投降,大明朝能容他们吗?

    陛下其实早有定论,之所以还要请他们两个共商国是,让他们说一番废话,概是要给人一种假象,不想为世人落下“薄情寡义、不念旧情、对友军下手”之口实,以影响他光辉的君王形象。

    汪兆麟和闫锡命这丞相不是白当的,胸怀锦绣,腹有良谋,眼睛里也不揉沙子,想清楚这些之,立即往上叩头。

    “陛下火眼金睛,我等远不及也,既如此,就请陛下下旨,将这些胆大包天之辈斩尽诛绝。”

    张献忠听了这话,脸上果然阴冷的笑容,立刻拿起御笔刷刷点点,在李定国这封奏折上写了几句话:定国吾儿,高桂英这些人皆是大明之奸细,他们早已经背叛了大顺,也不再是我大西之友军,这是大明的反间计,朕命儿除贼务尽。

    写好之后吹干墨迹,把折子用火锡重新封好,在信封上署上“绝密”字样,派中军大将王尚礼亲信到均州走一趟,务必亲手交给李定国。

    王尚礼领旨之后把密信揣到怀里,点了一支骑兵,离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