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5章 洪承畴的妙计 一更4000字(2 / 3)  回到明末去当兵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道:“大人具体打算与大清如何走马换将?”

    林毅没有回答,而是和宋献策看着他,不知道此时他说这种话什么意思,难道这个大汉奸反悔了要变卦?

    洪承畴继续道:“大人,在下没有别的意思。大人的高义,在下深受感动,这件事对大明和大清都太重要了,在下这一路上就想了一个瞒天过海之法,仅供大人参夺,或许大人对此事早就运筹帷幄了,那就当在下没有说过。”

    林毅和宋献策相互瞅了瞅,倍觉意外,这个大汉奸,这是要为自己出谋划策吗?

    他没答应投降大明,自己也没有劝他投降归顺,也就是说现在还是各为其主,两国的仇敌,只是为了走马换将,暂时达成了妥协。

    这事太新鲜了,林毅和宋先生简直有些难以置信,然后点了点头。

    “愿闻洪大人高论。”林毅友善的对他点点头。

    “皇上,太后,摄政王,尔等勿怪,并非微臣吃里扒外,反复无常。微臣这是在拯救大清,将功补过。宁锦一役,微臣有负圣恩。微臣深知,现在我大清内忧外患,内无强国之策,外无御敌之兵将,大明雄师虎视眈眈,不日即将兵临城下,则京师危矣,如风口之灯,比数年前的大明更甚。幸有大明监国林毅,愿意与大清休兵罢战,为促成此事,微臣忍辱负重苟且偷生,此计瞒天过海,并非有意欺君罔上,助明祸清,以换得自己苟活于世,实在是迫不得已,微臣无时无刻不想念着太后和王爷的恩情,感念陛下的隆恩,身为兵部尚书、右检都御史,在其位,谋其政,无时无刻不想着振兴大清,御敌于国门之外,微臣之忠心,可鉴日月……”

    洪承畴心潮澎湃,在心里默默念叨了几句,然后才对林毅和宋献策说出了自己的妙计。

    果然是瞒天过海!

    林毅做梦都没想到,这个大汉奸竟然真要为他出谋划策,以顺利完成眼前的死人换活人换将计划。

    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难道这个大汉奸如此的讨好巴结自己,是因为大清国连连败北,想要背叛大清重返大明吗?

    绝无可能!即便他有这种念想,林某也绝不容他!

    要是这样的话,跟那些满降满、闯来相闯的无节操之臣有何区别?墙头草随风倒,朝秦暮楚,人所不齿。他洪承畴连当汉奸的资格都不够!

    林毅心里这样想着,嘴上还赞许了几句,因为洪承畴这条瞒天过海之计的确有新意,可以用,这一招他和宋献策都没有想到。

    离开了关押洪承畴的营帐,林毅立即着手准备……

    时间过得贼快,转眼之间就到了双方预定的走马换将之日。

    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春光明媚,远山近水,如在画中。

    但是这个时候谁也无心欣赏三岔河口迷人的风光。

    几百米宽的河沟两岸,兵甲森森,数万大军陈列河畔,呈对峙状态。

    阳光下,刀枪如林,旌旗飘摆,号带飞扬。大明的各色旗帜和大清的八种军旗,遥相呼应,猎猎作响。

    如果仔细看,还能够看到,双方的炮营阵地,都有数百门红衣大炮陈列,黑洞洞的炮口瞄准了对方。两岸的明军和清军皆是严阵以待。

    但是今天的内容不是冲锋陷阵、攻杀战守,而是预约好的走马换将。

    上午巳时刚过,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等人就出现在岔河对岸。

    这时,明军的军兵往旁边一闪,林毅在宋献策和小颖、哲哲、张华等人的簇拥下,也来到了两军阵前。

    天气能见度很高,光线好,空气没有任何污染,几百米的距离,隔着窄窄的三岔河,双方彼此看得很清楚。

    双方目光早已经锁定对方,不用人介绍,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见过面的未谋面的,现在都知道对方姓字名谁和祖宗八代了。

    因为多尔衮林毅早就认识了,甚至可以说是久打交道,再加上他那张冬瓜大脸也着实不好看,因此林毅的目光当然落到了孝庄皇太后的身上。

    林毅可是第一次见孝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孝庄是个绝世美人,虽然年逾三十,但半老徐娘,风润犹存,林毅一看果然是个别致的女人,更重要的是这个女人的名望太大了,在二百多年的大清历史中,无人能出其右者,名望甚至压盖过多尔衮等爱新觉罗家族的那些男爷们儿。

    就是后来名扬四海的慈禧太后也只能望其项背,因为慈禧的名望主要是臭名和骂名,她是中华民族的罪人。而孝庄的正能量满满,堪称大清第一后,这当然是站在大清的角度上。

    关于孝庄的传奇色彩,林毅在穿越前没少耳濡目染,她的那些事儿真的也好假的她罢,或夸大或缩小、或歪曲事实、或矫揉造作,总之都被各级各类的导演演员们闭门造车,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已经导烂演烂了,林毅耳朵里早就灌满了,穿越过来这几年,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乱世,对这个女人的叱咤风云离得更近,感知也更深。

    但是今天能见到真人,林毅觉得也算是一饱眼福了。因为若非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