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7章 大难不死 一更4000字(2 / 3)  回到明末去当兵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大明与大清宜和不宜战,和则昌,战则亡,所以就擅自做主,与林毅妥协,才有了今日的走马换将之事……罪臣这样做完全是为我大清的兴亡着想,并无半点私心啊。”

    洪承畴话音刚落,多尔衮再也忍不住了,一脚把他踢翻在地。

    孝庄皇太后面目狰狞,骂道:“该死的狗奴才,来人把他拖下去,五马分尸!”

    有人答应着过来几个清兵,拿着刀枪,如狼似虎,不容分说架着他的两个胳膊,像拖死狗一样拖着就走。

    洪承畴就喊上了,“太后,摄政王爷,微臣知罪……微臣死不足惜,但是千万不能和大明再打下去了……在双方交换人质的时候,明军那边600门红衣大炮和2万支先进的火枪,十几万大军全都做好了的准备……再打下去,我大清非要亡国不可……”

    孝庄皇太后听了洪承畴的话,气得咬牙切齿。

    她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当初真不该给她温柔劝降他,这个软骨头有一天会背叛大明,就必然会有一天背叛我大清,这一点自己怎么失算了。要不然也不焉何会有今日之辱?

    孝庄有些失态的叫嚣:“这个反复无常的狗奴才投降了大明,背叛我大清,竟然还敢在这里胡说八道,赶快行刑,五马分尸,快!”

    “太后,罪臣并非危言耸听信口开河,罪臣所言句句属实……太后恨微臣,可以处死罪臣,但是罪臣的忠心从未改变,天地良心,太后的恩典,罪臣没齿难忘……”

    洪承畴一边喊着也没人理他,被拖到了宽阔地带,五名行刑的鞑子兵将骑着五匹马就过来了,长长的绳子套住了他的脖子两臂和双腿。

    “太后,摄政王爷,林毅已答应走马换将之后跟太后和摄政王爷协议双方罢兵之事,今日之事罪臣实在也是迫不得已,罪臣对大清之忠心可昭日月,天日可表,天日可表啊——”

    洪承畴仍然大叫不止。

    这时骑在马上的五名鞑子摧动战马,将扯住洪承畴的绳子就登紧了,洪承畴整个人成了被拉成了“大”字形。

    只要这五名鞑子每人抽一马鞭坐下,马往前一冲,洪承畴就会被撕成几半,现在已经明显的感到五个方向的强大拉力。

    50多岁的一个老头,几经周折,现在瘦的皮包骨头,这5匹高头烈马,不用怎么使劲,就能把他这一把老骨头拉扯零散了。

    那一刻洪承畴万念俱灰,他不再喊了。

    因为洪承畴没有想到,自己能落得个如此悲惨的下场。曾几何时,他是大明的倚重之臣,但是谈不上忠于大明,因为他没有守住自己的底线,在孝庄皇太后的无限温柔面前,他缴械投降了。

    从那以后他立志要当一个大清的忠臣,大概他也知道汉奸佞臣落骂名,忠臣孝子人人敬。

    然而,严峻的考验,一场又一场,接踵而至,作为大清的重臣,被大明俘虏之后,他没有屈服。

    可是没想到,竟然死在了自己人手里,还是五马分尸,罪名竟然是“判国罪”。

    要知今日,何必当初?被俘虏的时候当着林毅的面抹了脖子多好,或者是用三尺白绫上吊,或者是一碗毒药,这是用匕首刺腹而死,虽然都是女人的死法,但是比这样好受的多。

    看来当汉奸真的没好下场,自己这一辈子就不说了,如果有来世,我洪承畴,立下重誓,下八辈子不当汉奸!

    想到这里他把牙一咬,眼一闭在这里等死。

    “准备好,行刑!”一名鞑子的头目扯着嗓子喊道。

    千钧一发之际,多尔衮喊了一声:“且慢动手,马下留人!”

    这是个鞑子便不敢动了。

    这是多尔衮来到了孝庄皇太后近前,压低声音道:“太后,此人不能杀。”

    “为什么?”孝庄皇太后余怒未消,气的浑身还在颤抖。

    “杀了他,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太后请想,走马换将我们得到三具尸体,将来会让人贻笑千古的,眼下我大清正在用人之际,看得出来她应该没有背叛我们的大清。这次他固然可恨,论罪当诛,但是以我大清祖宗的江山社稷计,还是留着他为善,请太后三思。”

    多尔衮说到这里,深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出了一口气,他不愧是多尔衮,如此怒不可遏的他,关键时刻他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

    孝庄皇太后气得双眼闭了半天,然后又缓缓的睁开了,他觉得多尔衮是对的。

    如果真的一怒之下把洪承畴也杀了,他们真的就是用有一群活女人换来了三个死男人,鸡飞蛋打,一无所有。

    还不止于此,大清损失可不只是少了几个人的问题,少了察哈尔部众,少了洪承畴,等于又给大清抽去了两根台柱子。

    因此孝庄皇太后觉得自己方寸已乱,看来关键时刻,自己没有多尔衮冷静,因此向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就这样洪承畴的七魂六魄在阎王爷那转了一圈又回来了,鞑子们把绳套给他解了下来。

    此时的洪承畴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他已经晕过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