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5章 施琅归顺 5000字更新(2 / 4)  回到明末去当兵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然万无一失,这就按大人的尊敬,即刻行动。”

    在场的这些明军将士一看,他们的林大人和这两位降将,一会儿你耳语一番,一会儿我又耳语一番,这是干什么呀?也都不乐,更不敢问。

    方案定下来以后,把郑彩留下,郑联收拾好东西之后带上了一百多名兵将,扮作他的亲从,仍然穿上南军的甲衣,打着南军的番号,这一百名兵将当然都是从林前的锦衣卫挑选出来的。

    这支锦衣卫有帮助郑联之意,更重要的是监视他。这些正郑联都明白,而且另一只让他一个人去办这件事,把他的亲哥哥郑彩留下,让他去说服施琅投降。

    这只是表面,其实郑彩已经是林毅的人质了,他郑联要耍花招,林毅肯定首先要拿他这位兄长开刀。

    郑联心里明白,装作糊涂,心里话监国大人真是多虑了,我们哥俩这次是真心投降。平心而论,叔父郑芝龙,做一个南安伯南安王都可以。但是,要跟大明彻底决裂,分庭抗礼,当什么大南帝国的皇上。这简直是笑。他的实力根本对付不了大明,我们跟着他混绝对没有好下场。

    自镇江之战以来到江阴之战,短短的一个多月,我们这10万人马包括水师主力在内。已经烟消云散,施福和施琅叔侄多大能耐?却接连败北,双双遭擒。10万大军全军覆没。

    监国大人的阳痿好水是舰艇编队谁人能敌?

    而且现在不仅是这边的战斗失利。广西,贵州,湖南的大一部分,和江西的一部分,这些地方都丢了。南军纷纷败北,明军咄咄逼人。形势非常明显。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时务者为俊杰。恕我们对不起志大才疏的叔父了。

    郑联这样想着,令人模仿了施琅的笔迹。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施琅的父亲施大宣的。

    郑联带上这封信,带着一百多名亲随,打马如飞就离开了江阴。

    临走的时候,郑联来见林毅辞行,林毅再告诉他,“此去路上多加小心,往返就有10天时间,因为江阴之战会很快传出去,如果超过这个期限,后果就不用本将给我多说了。”

    林毅说的后果,当然是有含义的,不止是指郑联这次之行失败,还有他们俩的事呢。

    郑联再一次信誓旦旦的表示了忠心,然后辞别了林毅和她的兄长郑彩,带着一百多名亲随就离开了……

    送走了郑联之后。郑彩由陈明遇等人陪着,带着人就来到了关押施琅的营帐。

    让无关的闲杂人等在外面等着,郑彩一个人进去了。

    此时的施琅,一语不发。闭着眼睛面朝里。好像是一个心死的人,不吃也不喝,一句话也没有。谁愿意走走,谁愿意来来。一切与他都无关了。他就是一个阶下囚徒,将死之人了,心如止水。

    这时身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大大统领,在下郑彩给您见礼了。”

    这句话果然震撼力不小,施琅身子一震,唰的一下就把身子扭过来了。

    因为郑彩是他的副将,这是郑芝龙的从子,施琅知道他们的水师已经全军覆没了,但是江阴县城的2万多人马,究竟怎么样了,他还不太清楚,不过他有一种预感,觉得凶多吉少。

    也许郑彩和郑耿二将双双殉国,也许是他们哥俩凭借自身的勇猛已经杀出重围,找郑王陛下搬请救兵去了,但愿如此,可是自己早就摧请救兵,怎么还不见一兵一卒?

    现在的施琅就盼着他的郑王陛下派出精兵强将,打败林毅,把他和他的叔叔施福都救出来,可是他也觉得这有点奢望。

    可正在这是熟悉的声音响起,他回头一看正是郑彩。

    “是你?”施琅这一惊,非同小可。认为着郑彩哥或死或逃,可郑彩满面春风地出现在他面前太意外了,无疑于六月飞雪,没捆也没绑,难道是自己看错了不成,可是怎么会呢?难道他……

    “大大统领没想到吧。”郑彩一笑,来到了施琅近前。让外面的军兵搬过来一把椅子,他自己先坐下了。

    郑彩就开始说话了,“我等已经投降了大明,大大统领是个明白人,父皇郑芝龙终究大事难成,大明朝延续了近300年的国祚,深入人心,岂是谁想撼动就能撼动的?识时务者为俊杰,赶紧投降为上。承蒙林大人受不起,林大人已经既往不咎了,还能够重用我们。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呢?~别再执迷不悟了,我们从今以后一起效忠监国大人林毅,效忠大明,岂不美哉?……”

    郑彩还真有几分口才,话匣子打开,摆事实,讲道理,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嘴沫星子四溅。

    但是施琅好像不认识他似的,后面的干脆就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根本就没听清楚他说什么。就前面这一段,时就令施琅大跌眼睛。

    这是郑芝龙的从子呀,从子也是儿子,仅次于郑大木。兵败他就变节了。谁投降他也不该投降啊,而且他还得劝自己投降。这真是人心叵测,经事见人心!

    施琅的吃惊和发呆让郑彩才误解了,他还认为施琅正听的入糟迷,自己说服能力还是相当可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