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拼的是文化(1 / 2)  始皇万万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大秦长安城,御书房

    “陛下,捷报频传,果然是天佑大秦啊!”嬴逸带头奉承道,众人自然也跟着行礼。

    秦政面带笑意点了点头,抬抬手示意众人平身,随后才说到:“丞相说的对,看来上天还是在眷顾我们的。

    不过我们也不能太大意了,北边土默特部的封汗划地问题,朕已经交给王离了,不过送信物和粮食,带回人质这些事,就交给你们了。

    再来西边南边的安民事宜,朕希望革委会能派出两个代表去当地处理,也由你们举荐。

    至于西边那个所谓大夏国的王子,先带回来再说,朕要亲自审问他。”

    其实这些事秦政不说他们也会去做的,但是秦政现在有点担心重臣们的心态会有点骄傲,不利于未来局面的发展。

    “嗨!”众人纷纷答应到。

    这时候张苍突然上前道:“陛下,三面还需要大量的基层官员,恐怕我们可以做好规划,却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去实施啊。

    况且冬天马上就要结束了,河东都督府那边的军管也要逐渐放松,剩下的韩国州县同样面临着基层官吏不足的情况。”

    秦政不禁有些苦恼,大秦这一段全胜是不假,但是摊子也铺开的太快了,他怎么也变不出那么多人手啊。

    毕竟大秦是以吏为师,而最基础的官吏也是要掌握读写能力的,所以秦政很早就想铺开教育了。

    但有教师能力的还是贵族官吏,他们早就安排出去了,根本没有什么富余,总不能让胡亥这些半大孩子去吧?

    秦政眉头一皱咬了咬牙道:“关中不是有不少六国遗老和贵族青年吗?告诉他们,还要想当官就都给朕下乡去扫盲去!”

    堂下众人一听都愣住了,他们可不知道啥是扫盲,张苍只能硬着头皮问到:“陛下,说的扫盲是?”

    秦政稍稍思索到:“就是让他们挑农闲时去给士伍上课,然后让士伍再去教黔首。”

    其实秦政说这话之前赵高等人已经在六国遗民和老秦贵族中选了不少人临时补充官僚队伍了。

    虽然能力很一般,但勉强解决了内需问题,只是秦政面对更大的缺口不但不打算给这些人升迁,却想着把他们赶到乡村去教育农民?

    这下连张苍和赵高这两位大秦最聪明的臣子也看不懂了,不过张苍支吾了好一会也没再开口。

    秦政看着众人脸色大变,这才解释到:“你们不要觉得朕是在做损不足补有余无用功,实际上朕的意思是让更多人参与到基层的管理上来,然后腾出人手去边疆。

    边学习边当官边考核,而后那些表现好的,可以举家迁移去边疆,朕给他赐三倍的土地,免三年的赋税,两年的兵役!”

    秦政这下是下了血本了,既然不能等各地升迁举荐,就只能赶鸭子上架,补上读写计算能力以后就摁到岗位上了。

    嬴逸眉头一皱,抬头纹成了个三,他可是宗室伯长,是贵族利益的代表,现在秦政显然是要对老牌贵族们下手。

    秦政这种方法虽然有磨练的意思,但是恐怕很多人会不买账,公然反对秦政自然不怕,怕的就是阳奉阴违,

    大秦传到嬴政都三十七代了,历来变法都会打击老贵族,这回一搞万一有人误了事,秦政一较真贵族们怕是又要遭殃啊。

    所以嬴逸赶紧上前要开口求情,结果还没等说话呢,秦政又开口到:“前线的王离将军信里也提到了另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那就是前朝通用的科举。

    朕翻看了他的建议,也觉得可以实行,到盛夏时朕会出一份卷子,内容主要是读写、算数、法律和经验心得。

    到时所有的基层官吏都要考,朕要跟学宫一样给全国的官僚摸摸底,而那些下乡教书的贵族会有加分,负责地区脱盲率越高加分越多。”

    “那陛下,他们的本职工作呢?”嬴逸赶紧问到,打算以此请秦政松松口。

    可是秦政却一点偏袒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开口到:“官吏本来的政绩升迁挺好的,也不会取消。

    至于怎么在保证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片区的扫盲任务,是他们自己的事,朕管不着。”

    秦政都这么说了嬴逸也不敢去碰钉子,只能让各家的小家伙们自求多福了。

    这时秦政突然心血来潮吩咐到:“另外,张御史去找找那本百科全书,找出跟生产生活有关的知识,让你学宫里那些半大孩子,轮流上市场口,给百姓们宣讲去。”

    张苍一听有点上头,他手下那些孩子他最清楚,一个个跟猴子一样又是顶级贵族官僚子弟。

    不是他和申不害唐解这种级别的老师,压根管不住,那些教礼仪的老宦官天天欲哭无泪的说。

    让这些小混世魔王去大街上教人常识知识,那跟让他们上街祸害人有什么区别?无法无天科普宣传队,在线斗鸡走狗扽胡子?

    “陛下,要不您再考虑考虑,御史台的不少博士学生都可以吧。”张苍也不好意思说大家的孩子不行,只能委婉的建议到。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