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外一章 退休出行平顶山(中秋愉快)(2 / 5)  带着系统来大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的名是媛淑,现在就是闻恬。

    当初这个名是永穆公主自己起的,问天的谐音。

    “关键在于钱多,没处花。庄子中制作疫苗,从未想过获取利润。

    大唐急需人口,毒蛇多、受伤的情况多,被狗咬、被野兽挠更是寻常。

    一不小心就死了,包括手上扎了刺儿,深一点的,可能就完了。

    百姓没有钱,李家庄子支援,等百姓慢慢习惯受伤就打针,之后可以少收点钱。

    百姓有了更多的钱,这时疫苗就能够有利润了。”

    李易说起社会最基本的东西……钱。

    李家庄子的钱多,他不能直接给百姓发钱,会惯出毛病。

    他在医疗方面补贴给百姓,疫苗都免费送,百姓没钱抓药亦到庄子免费取。

    百姓一看自己被狗咬了,会立即去找狂犬疫苗扎,不要钱啊!

    还有的百姓干活的时候受伤,伤口深,报纸上写了,这样会死人,也得打破伤风针。

    挨毒蛇咬了更不用说,有人没被蛇咬之前害怕蛇,躲着。

    一旦被咬,啥都不怕了,疯狂抓蛇,抓到了多挨几口也无所谓,拎着蛇去扎血清,就这蛇,就它咬的我。

    没毒的蛇,人家看看,给打破伤风针。

    有毒的蛇,活着的话,值抗蛇毒血清的钱了。

    李易那时语文学的《捕蛇者说》里的事情,在此刻的大唐不存在。

    专业捕蛇的人背个包,里面放着各种血清,来,你咬我,咬!

    于是他们抓蛇的技巧厉害了,以前害怕被毒蛇咬,有了血清胆子大,反而抓起蛇来更利索。

    说话的工夫,队伍过了小洛南村,继续朝南走。

    走出去半个时辰,前面有座山,山直接被开了个口子,两边成了峭壁,口子的地方铺了铁轨,另外有石子路,压得很平整。

    李易喝掉一升的啤酒,继续倒,他酒量练出来了,主要是平时锻炼身体,运动量大。

    李隆基起身去另一边窗户,探出头看看:“道路平整,果然给吃的给钱,百姓干活效率便高。”

    “吃的最重要。”李易强调,百姓不仅仅是为了工钱。

    干活的百姓多数为从煤矿那里出的人,煤矿的煤要往外运,修路的时候很卖力气。

    吃的好,顿顿有肉,兔子肉、鸡蛋、蔬菜,吃饱了才好干活。

    跟健身一样,吃蛋白粉,然后使劲锻炼,累得都起不来了,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蛋白质,长肌肉。

    修路的百姓没有系统性的锻炼,他们干活用力气,一般都是全身使劲,很少出现大块肌肉的情况。

    吃同样蛋白质的健身房出来的人和干活的百姓比,比不上干活的人。

    干活的人肌肉块没有那么大,每一次使力都是尽量调动全身的力量,尤其是抡镐头,局部使劲不出活儿。

    就是说,健身房的人和干活的人,每天摄入同样多的蛋白质,别看体型大,打架打不过干活的人。

    当然,若专门练格斗技巧的人,干活的人就不行了,术业有专攻。

    此时路边有百姓站在两旁,对着车微微鞠躬,认识旗帜,陛下和李东主一起过来了。

    “易弟,怎还有年岁大的人?”李隆基见到瞧着有六七十岁的人在路边。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干不动力气活,却可以指点别人,其实他们也能干动,就是时间长了累。三哥你看路边有小沟渠……”

    李易瞅一眼就明白了,为何有老头儿。

    他讲解,老头们负责指挥,路是石子路,水泥的不行,过往的独轮车、牲畜车多,水泥路会被压坏,总得修补,耽误做事情。

    目前修路工艺还不行,等过两年的,就能修出来好的路了,沥青的。

    不指望走上百吨的货车不变形,走个十来吨的就正常,反正没有那么大的车。

    现在石子路,下雨时怕路受损,修了很多透水口,旁边接小水渠。

    透水的地方用竹筒打下去,竹筒如果时间长了坏掉怎么办?好办,换新的。

    修桥补路,补,重点在于随时坏了随时修补好。

    年岁大的人经验丰富,旁边村子里也会出人帮忙。

    这属于官道,村子的人把村子里的路修过来,官道坏了他们也补。

    在大唐,村子里的路,只要不是太难修,一直有人管。

    谁家的人路过,发现这个地方凹了,回到家后休息一下,拿着工具就出来到这边填填石子和黄砂。

    不需要有人号召和带领,百姓自己会做,最好是有石子和黄砂。

    朝廷此刻修路就把挖出来的石头和沙砾堆在路边,百姓看到,下雨的时候过来取用。

    李易知道,换成自己那时就完了,没人管,都觉得与自己无关。

    尤其北方下雪,以前一下大雪,村子里的人都出来扫雪,先扫自己家门口的,然后扫路上的。

    两尺多厚的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