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2章 结亲的细事(1 / 2)  明朝大丈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朱由检此举很明确地告诉众人或者说是告诉后金:我是相信李景的,你们在我面前玩离间计不好使。

    同时又向李景释放出一个信号,哥儿们己经摆明车马了,现在就看你的了,你答应这门亲事,就说明你跟后金没有私下沟通,你要不答应,汉奸的骂名你就背定了!那时我站在舆论的制高点上,挟正义之师讨伐子你,名正言顺。

    那时你身为汉奸,部下恐怕都将不再信服于你,何况万民,没有百姓附从,你拿什么跟我抗衡, 至于朱由检此举是否有和亲之嫌,朱由检和李景都不会去想这个幼稚的问题,就连那些大臣们也不会往这方面去想。

    因为李景是大明的臣民,是朱由检的臣子,并不是以武力要挟的外邦。

    另外娶公主只是听着光鲜,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因为娶公主实在是太遭罪了,尤其是明朝(还有清朝)的公主。别人娶妻,娶回家是做老婆用的,娶公主,等于是娶回家一个活祖宗。

    很多人以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实不然,在大明朝,哪怕是平常的百姓也不愿自己的儿子娶公主。

    娶公主是老百姓的叫法,正式的叫法是尚主。尚:奉也,供奉伺候的意思。

    公主的身份是君,附马以及附马的父母是臣,臣见了君是要磕头请安的。

    每天公公婆婆还有附马见了媳妇都要磕头,这他妈的还有天理么?

    君臣之礼倒还无所谓,每天也就早晚两次,另外公公婆婆跟媳妇磕完头,回头媳妇还会给公公婆婆磕回来,心里平衡还能找回来,但是附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附马跟公主是夫妻关系,正常人家,夫妻之间行天伦之事乃是十分正常的一件小事,可是到了公主这里就行不通了。

    明朝有个规矩(后来清朝也是按这个规矩来办),公主和附马分居,附马非召不得入,就是说附马如果没经过公主的同意,是不能进公主住的房子的。

    实际上公主当然不想这么做,公主也是年轻女人,怎会不好鱼水之欢,但是宣召附马这件事,公主根本做不了主。

    根据宫中的规矩,公主下降,会派一些宫女掌管中府(公主住的地方),说白了就是管家婆。

    这个管家婆什么都管,连公主见附马也要管。

    公主要想反抗,管家婆便拿诸般规矩告诫于她,尤其是女诫,女训之类的,公主不想被人传是荡妇,就得忍气吞声.

    要是公主硬气一些,管家婆就会回宫里告状。

    也不知明朝那些当皇帝和当妃子的爹妈是怎么想的,他们宁肯听信管家婆的话,也不相信女儿的话,公主告状的后果往往是被训斥一通。

    如此一来,管家婆自然是越来越嚣张,公主则越来越忍气吞声。

    公主都不敢反抗,验马自然更加不敢。

    其实管家婆这么干无非是要钱,公主和附马给她行贿以后,便会开方便之门,让这对夫妻行伉俪之好。

    但是附马不都是有钱的,明朝永宁公主的附马梁邦瑞由子给管家婆的钱少,连公主的面都没见过,害得公主到死还是处女。

    寿宁公主的附马冉兴让一日趁管家婆跟人玩乐,偷偷见了公主一面,管家婆得知以后,愣是把他从床上扯了下来,然后赶出府去。冉兴让到宫里告状,又被宦官们打了出来,连皇上老丈人的面都没见着。

    当附马如此遭罪,谁愿意娶公主?

    可李景愿意。

    朱由检把球踢给李景,李景是必须要接的,不接不行,不接他就成汉奸了。

    但是李景也不是稀里糊涂就接了这个球。

    李景在见了内府宗正之后,便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如果朱由检同意这个条件,他便答应这门亲事。

    李景的条件是:让朱由检把坤兴公主送到平阳府,李景要亲自抚养公主。考虑到公主来平阳府朱由检可能不放心,李景同意宫里派人来照顾公主,但是这些人必须得听李景的。

    得知李景提出这么个条件,朱由检琢磨了半天也没想明白李景是何用意。

    坤兴公主现在不过五岁,但凡长点良心,没人会对这么小的孩子下手。

    而且公主虽然名号尊贵,但是对皇帝来说,除了是皇帝的女儿,没有任何价值,李景决不会利用公主要挟朱由检.

    要说让公主到平阳府生活,最多是坏了一点规矩,让皇家丢了点颜面。不过坤兴公主现在不过是一个五岁大的小屁孩,到平阳府生活也算不得什么。另外,李景既然同意宫里派人照顾公主,礼制上决不会有任何欠缺。

    朱由检对李景也算比较了解了,他知道李景决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让公主到平阳府这件事,朱由检怎么也看不出李景有什么阴谋。

    朱由检想了数日也没想明白李景是什么目的,眼见外面舆论的声音越来越高,知道这事儿不能再拖了,朱由检不敢继续犹豫,当下同意了李景的要求。

    朱由检这次做事倒是雷厉风行,让内官传旨的同时,一并把公主带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