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1章 治理黄河(1 / 2)  明朝大丈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百度明朝吧』

    VIP章节的连载贴,禁止灌水:

    公众章节到创世阅读,为作者增加点击

    请有能力的朋友订阅本书,支持作者,使其走的更远。

    没有能力的朋友请注册创世帐号,为作者增加收藏、并投推荐票。

    懒得去创世的吧友,也请看完更新帖后,回复下,慰劳下更新人员。

    %%%%%%%%%%%%%%%%%%%%%%%%%%%%%%%%%%%%%%%%%%%%%%%

    “孺子可教,一语中的,我便是此意。”李景笑道。

    “那不知水军跟海军的区别何在?”文青接问道。

    李景笑了笑:“区别在于,水军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乃是在江河湖泊以及近海作战,而海军则是能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作战,这属于一种范围定义。”

    “大帅的意思是海军是要打出去,而水军的意思在于防御?”问道。

    李景笑了笑:“别山,你这话说的太没水平,可不大像从你嘴里说的话。但是意思是对的。”

    笑笑:“跟着大帅时间越长,学生说话的方式就越来越像大帅。

    李景微笑着摇了摇头:“那不成了近墨者黑么?我是习惯了说大白话,你们不用学我,别让人听了以为我身边的人都是一群没学问的人。”

    摇摇头轻叹了口气道:“虽然大帅说话直白,可要说大帅没学问,那可真是有眼无珠。学生自诩博览群书,可是跟大帅比起来,实在是相形见细。”

    文青闻言也跟着叹道:“是啊,而且大帅读的书都是真正有用的书,大帅最近在读和吧?”

    李景叹了口气道:“是子先先生耗时二十年所著,可惜直到临终前亦未完全定稿,是他的门人陈子龙最后整理修订完本。”

    说着李景又叹了口气道:“国以农为本,子先先生深知农业的重要性,他总结前人的经验,然后亲身实践,最后才编撰此书,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开垦,水利,备荒,救荒等内容,并列举了多种可备充饥的草木野菜。

    而且子先先生极其重视水利,他知道救荒只是治标,水利才是治本。今年冬天至今,北方各省又是无雪,明年搞不好还要抗旱,这水利设施必须要加紧施工。”

    文青笑道:“去年这个时候也是无雪,不过正月间却是下了好大一场雪,想来是上天见大帅心怀黎民,下此瑞雪为大帅排优解难,今年的情形定跟去年一样。”

    李景摇摇头:“老百姓看天吃饭,我们却不能看老天的脸色,有句话叫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如果我们不准备在前头,一旦来年春耕无雨,对老百姓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大明再也承受不起这样的灾难了!”

    “大帅说的极是。”和文青忙道。

    李景摆摆手道:“其实我们大兴水利不光是为了防旱,还可以抗洪,去年到今年北方地区少雨,但是南直隶地区却是大雨不断,安徽的好多地方都遭了洪灾,若不是我们修了许多水利设施,缓解了灾情,崇祯六年河南的景象就会在安徽重现。”

    顿了顿李景接道:“天灾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祸,是我们的官员不作为。其实大明历年来对水利都是十分重视的,但是架不住下面的官员不正经办事,一个黄河堤坝,年年都修,可是平均算下来,三年就有两次决口,尤其最近这些年,从河南开始一直到江苏,你们算算,这些年决了多少次口?有多少人死于洪灾?”

    (注:明朝时期黄河的河道并不是现在这样经山东入海,而是经河南开封,商丘至安徽场山、萧县再到江苏徐州夺泅入淮,再经宿迁,淮阴,最后东转在连云港以南入海。)

    和文青闻言轻轻叹息了一声。

    看了看远处的河水,李景轻叹了口气道:“其实关于如何防治黄河泛滥,我倒是有些别的看法。”

    “不知大帅有何高见?”和文青忙道。

    “你们说为何黄河上游极少出现决口的事情发生?”李景不答反问道。

    “这个……应该是地势的原因吧?”沉吟了一下道。

    李景屈下两根手指,留下三根手指晃了晃道:“在我看来是三个原因,你只说了一下。地势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土质,黄河到了中游以后进入陕西地区,这时土质开始松软,在黄河湍急的水流带动下,大量的泥沙被河水裹挟着流向下游。

    到了下游,当河道宽阔以后,水流开始变缓,这时水流便带不动泥沙,于是泥沙便淤积下来,随着泥沙越积越多,河道便被抬了起来,有些地方比平地还要高,河道高于地面,一旦出现大雨,冲垮堤坝,可以想见会是什么景象。

    还有一个原因,黄河中上游尤其河套一带,有无边的草原和森林,这些植被能够吸附住泥土不被河水冲走,而到了陕西后半段一直到河南以后,进入耕作区,黄河两岸的树木被大量砍伐用到耕地,基本上再无树木保护土壤.于是泥土便被河水冲走。

    在我看来要治理黄河,要分两步走,第一是确定黄河的河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