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十章 招募屯田军(1 / 2)  明朝大丈夫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李景点点头:“你做得很对。”

    笑了笑,陈大虎道:“不过大哥你别惦记今年产的粮食,今年没有多少收成,主要我招不来种地的农民,要怪就怪你自己,谁叫你把土地分给了那些农民。

    明年,明年我手里有了十万兵,这些土地就有人种了,要年景好,我最低给你上缴五百万石粮食。”

    李景闻言大惊:“你手里有多少闲置的土地?”

    陈大虎道:“南直隶那边大约有五万顷地,划归江苏的有三万多顷,浙江有一万多顷。因为这两个地方卫所不很多。”

    李景闻言默默点头。

    江浙两地就有这么多闲置的土地,可以想见陕西等地会闲置多少土地。

    想了想,李景道:“如果有四万顷地的话,那么养十万兵没有任何问题的。行,这事儿我同意了。”

    着,李景突然笑了笑:“大虎哥,这次你可给我解决了老大的难题。

    我在福建的时候,老孙建议我征兵,我还担心大明的财政养不起这么多兵。

    现在看来,朝廷再养一百万兵也没有问题,而且我们养兵的同时,还能给朝廷上缴大量的粮食。”

    沉吟了一会儿,李景接道:“现在唯一为难的,如果军垦的话,各地负责的人需要好生斟酌一下。江浙有你坐镇,我不担心出什么问题的,山东有周老虎在,也不会有事儿,辽东有曹文诏坐镇,也不用担心,关键陕西和河南还有安徽的人选。你帮我琢磨一下,这些地方谁能担此重任。”

    陈大虎一怔,陕西和河南不有洪承畴和卢象升坐镇么?难道大哥对这两个人放心不下?可就算不信任这两人,也不能当着文青谈论啊,这要传到洪承畴和卢象升的耳中,这不要引起两人的异心么?

    转头看了看文青,见文青浑似没听到李景什么一般,陈大虎心里忽然有些明悟。

    这间屋子现在只有大哥,文青和自己三人,要这个消息走漏出去,无疑就文青泄露出去的,文青再傻也不会干这样的蠢事。

    想必李景也知道文青不会干这样的蠢事,而且文青在李景身边当差,要不能做到守口如瓶,李景又怎会用他?

    见陈大虎看向文青,最后露出恍然的表情,李景抬手拍了陈大虎一巴掌:“想什么呢?净动歪心思。我看你这地方官当久了,也开始学会琢磨人了。”

    笑了笑,李景接道:“不你想的那样,洪承畴和卢象升我有大用,不能让他俩把精力浪费在军垦上面,他俩也知道我准备让他俩做什么,不会多心的。”

    “大哥准备让他二人做什么?”陈大虎奇道。

    李景笑了笑道:“看来你地方官当久了,早忘了我们以前制定的目标了。”

    陈大虎闻言惊喜道:“大哥准备要对外用兵了?”

    李景笑着摇摇头:“没那么快,但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

    陈大虎急道:“要打就打,还用准备什么。”

    李景瞪了陈大虎一眼:“你准备什么?你不会认为光凭洪承畴和卢象升现有的人马就能横扫漠西吧?我跟你,要扫平漠西,至少要十万作战部队,再加上后勤辎重部队,没有二十万大军根本下不来。打完以后,咱们还得安排地方官,还得安排地方驻军等等,你总不会以为打完就没事儿了吧?”

    “那要准备准备。”陈大虎急忙点头道。

    李景叹了口气道:“大虎哥,你这个人啊,不做统帅的材料,你这辈子当到将军就算到头儿了。”

    “嘿嘿,老陈自己多大本事心里有数儿,能当将军已经前辈子烧高香了。”陈大虎笑道。

    李景摆摆手:“现在陕西河南基本平定,洪承畴和卢象升的精力要转向漠西,他俩要做的事情很多,既要了解漠西的地理人情,还要征兵练兵,哪里还有余力关心军垦?”

    笑了笑,李景道:“其实让他俩现在就开始进行准备,还得力于你刚才的建议,卫所的军户制度弊病确实太多,但卫所的军田制度却不错。让军队屯田,确实可以解决粮食问题。

    但必须把屯田军和正规军区分开来,这些人只能当做民军和地方驻军,正常情况下,他们不用参与作战任务。”

    “那这些人就不用像正规军那样训练了吧?”陈大虎道。

    “训练,在农耕之余要像正规军一样训练,而且要让这些人享受正规军一样的待遇。”李景正色道。

    陈大虎疑惑道:“不用他们打仗,还像正规军一样训练干嘛?”

    李景笑了笑:“一个国家大了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训练这些民军为了有备无患。”

    “那大哥准备招募多少屯田军?”陈大虎道。

    李景笑道:“我刚才算了下,江浙这样繁华的地方尚且有四万多顷军田,那么整个大明至少能有四十万顷军田,至少要招一百万人屯田才够。”

    “那我们正规军招多少?”陈大虎问道。

    李景笑了笑道:“四十万顷军田,抛去屯田军人吃马喂和他们的军饷,一亩田一年只要能结余一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