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六章 天津十大名菜(2 / 2)  来生还做的爱人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所以才能在众多炸糕中脱颖而出。

    炸糕刘的出名不但因为炸糕的功夫到家,而且他还很有市好洞察力。开始选址的时候,他就把店开在估衣街、竹竿巷和针市街旁边,附近全是大小店铺,而来此逛店的人大多抱有自己的目的,有的是娶亲做新衣的,有的是生日买礼物的,但无论是谁,看到炸糕总会买上几个,因为在中国人的思想中,“糕”“高”,讨个步步高升的吉利意思,买的人多了,生意也就火了。离炸糕店不远有条耳朵眼胡同,按照人们记地名买东西的习惯,来吃炸糕的人戏称这炸糕为“耳朵眼炸糕”。炸糕刘想给自己的店留个响当当的名字,生意好了之后,将原本叫做“刘记”的店曾更名为“增盛成”,但老百姓就认耳朵眼的炸糕,就只有顺其民意了。耳朵眼炸糕选料精良,专门挑选上等的江米和水来加工,做馅的方法也是沿袭了传统的工艺,选择优质的植物油,保证每一块炸糕的口感都脆而不黏,口味甜而不腻,成为天津人引以为做的美食。”

    清妍说道:“你说了天津大麻花与耳朵眼炸糕的来历,那么天津狗不理包子呢,为什么狗都不理呢?”

    丁月凤一笑说道:“狗不理包子始创于清朝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刚出笼的包子,鲜而不腻,清香适口。也正因为它的美味,狗不理包子成为中外游客来到天津必品尝的小吃之一。那么,大名鼎鼎的狗不理包子为什么会起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呢?对于狗不理包子这个名字的由来,民间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当时,在天津郊区有一户农家,四十岁喜得贵子,为求平安取名叫“狗子”。狗子长到十四岁时,来到天津学手艺,在一家蒸食铺做小伙计,由于狗子心灵手巧,勤奋好学,练就了一手好活儿。其后,狗子不甘心寄人篱下,便自己摆起了包子摊儿。他发明了水馅、半发面的工艺,做出的民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包子外表如同一朵绽放的白菊花,色、香、味、形独具特色,吸引了十里百里的人们都前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狗子忙生意顾不上说话,人们都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就这样天长日久,人们就叫他狗不理了。

    第二种说法。一个十四岁的叫高贵有的孩子,从武清县杨村老家来到天津,当了刘家蒸食铺的小伙计。这家铺子专卖什锦蒸食和肉包,主顾大都是往来运河码头的船工、纤夫、小商贩。高贵有在店里专管做包子,因为他幼年性格很强,父母给他起了个“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灵,做出来的包子好吃,卖得很快,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十六、七岁时,利用所积攒的钱,在附近开起了包子铺,人家喊惯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经营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

    清妍说道:原来是人名呀?我还以为是狗都不理呢,我知道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很有名的,当时我就想,连狗不理的,都不吃的包子,能好吃到哪里去呢,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说它是天津的名吃呢?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

    《许你一世不离弃》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搜书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搜书网!

    喜欢许你一世不离弃请大家收藏:()许你一世不离弃搜书网更新速度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