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天下 (十)(1 / 5)  指南录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天下(十)

    从开始的第一天,围绕着第一次约法大会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赞颂和抨击的声音如此之激烈,以至于在文天祥等人都作古数百年后,华夏国的百科全书里,关于约法大会的评价,还是不能让所有人都心平气和地接受。

    肯定约法大会的人往往把其与英国的《自由大宪章》诞生的意义相提并论,认为从这一刻起,东西方两个几乎隔绝的世界,同时向宪政与民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约法大会所表达的精神,是华夏走向现代的基石。约法大会的召开,代表着华夏从朝代国家,开始向宪政国家演变。从此以后的华夏,无论采用哪种制度,都是群策群力商议并妥协而成,而不是由某个先贤异想天开地拍拍脑门,随意设定个框框便从朝廷套向全国。

    而对约法大会持否定态度的人则认为这不过是群见识短浅的人召开的一次不成功的分赃会议。参加会议的人本身皆有这样那样的污点,没有一个大公无私的完人。

    “农民在哪里,城市手工业者在哪里,既然彼时大宋已经有了近代农业和工商业的萌芽,为什么没有人站在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角度上说话!”有激进者义正词严地质问,“既然参加约法大会的人只是当时社会的极少数,他们就不能代表全体社会。他们订立的约法,依然是少数人决定多数人的命运,和腐儒们闭门造车的制度根本没有任何分别!”

    “临时约法不是完善的,它的制定者似乎也没考虑到后世的诸多情况。所以,千年来的每一次修改,都未取缔其头上的临时二字。而正是因为临时二字的存在,在座诸君才能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修改它,让它逐步走向完善。”一千年后,第十版《临时约法》的执笔者,华夏国的大法官耶律达林在召开约法修订大会时,对着数千代表大声说道,“但是,我们睿智的先辈,开创了一种体制,那就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争端可以由各阶层的代表坐在一起,通过协商和妥协来解决,而不是以武力相向。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类的进步,约法会保护越来越多的人的权力,直到这个国家的每个人,不分民族和肤色,都能在其庇护下,获得平等、自由和幸福!”

    代表们对耶律达林的演讲报以长期热烈的掌声,随着电波、视频和网络,演讲的内容与掌声传递到了每个关注者面前。人们为此兴奋,为此欢呼,很少人注意到,千年前,他们那些所谓睿智的先辈在约法大会上,曾经进行了多么‘拙劣’的表现。

    在华夏国立大图书馆里,如果你向机器助手发布命令,可以查阅到关于第一次约法大会的文献。残缺不全的报纸扫描版本上如是记载,‘约法大会召开第一天,诸代表群殴,受伤被抬出场外和被驱逐出场者,盖四十余。’

    约法大会第四天,被天外飞石打破脑袋的大会主持者陈龙复在代表们开始发言前,临时增加了如下规则,

    第一,每个发言人必须募集到四十人以上支持签名,才可以提出上前台说话的申请。

    第二,每人每天只有一次签名支持他人发言的机会,不得重复使用,滥用签名权者,将被驱逐出会场。

    第三,每个发言人每次只能提一条建议,每次发言不能超过一刻钟。非经发言者允许,台下不得中途打断其讲话,不得蓄意喧哗。经警告不听者,将被驱逐出场。

    第四,会场中打架、起哄、乱扔脏物者,清除出场,今生永无入仕资格。

    ……….

    陈龙复的眼睛很红,明显,这些规则是他与文天祥等人连夜想出来的。而台下的代表们不得不对规则表示支持,因为经过前三天的混乱,各方都损失巨大。甚至有些核心人物因伤失去了出场资格。

    文天祥给大伙的时间只有三个月,一想起三个月无法达成协议,大都督府就要决定一切,并有可能强力推行选举的后果,诸位代表们就不寒而栗。

    约法会在充满火药味的气氛中继续进行,每天,都有好事者将会场上发生的一切记录下来,以合适的价格卖给在场外翘首以盼的报纸写手。

    而写手们,则将会场发言记录和代表们的狼狈形象,添油加醋地吐抹一番,交给东家快速刊刻印刷。第二天,新闻和谣言就同时传遍了福建各个角落。

    南到流求北至辽东,几乎所有英豪的目光都被这个闹剧般的约法会所吸引。相对于约法会上层出不穷的花样,忽必烈在辽东和乃颜的激战,反而显得异常平淡,平淡到几乎吸引不起人们评论的兴趣。

    八月初,流求。

    几个文官打扮的大臣从狭小却精致异常的大宋行宫里走出来,一路吵嚷着向远方走去。流求天气热,所以官员们的火气也随着气温暴涨,身上看不出士大夫们半分温文尔雅的样子。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一个沉重里带着阴柔的声音,冲着帝师邓光荐谴责道。说话的人个子不高,脸上带着阳光与风雨的沧桑,一双眼睛非常深邃,仿佛包含着千秋大义在里边,让人在其面前自觉渺小。

    此人正是大宋前丞相陈宜中,刚刚从安南回来没多久,但在朝堂上的表现
最新网址:wap.ibiquxs.info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